幾年前的台南早餐follow me第一輯推出之後,感謝許多人的愛戴,
長期盤踞在google搜尋的前10名,讓我有動力持續尋找美味早餐,
這得歸功於文化底蘊十足的府城故事,造就出的一道道美味佳餚。
台南早餐follow me(點我)第一輯如果還沒吃飽,那就請再繼續吃下去吧。
台南市中西區
台南早餐第二輯的第一餐,來到了台南美食的一級戰區~國華街,
來過台南美食之旅的朋友,對於富盛號碗粿的名氣大概無人不曉吧。
如果你點開富盛號連接的文章,你就會發現美食的距離很近,
附近還有春捲、小卷米粉和割包,皆在方圓20公尺內,整套帶走。
而我會把它視為台南美味的早餐,是因為常來台南的朋友,
早餐問他們在吃啥,他們總是說那個"黑黑的"碗粿,我心領神會。
沒想到當年的無心插柳,成為他們日後念念不忘的聖品,
所以那怕是大排長龍的觀光熱潮,我還是像極了觀光客乖乖排隊。
別忘了也點份跟碗粿彷彿是連體嬰的"魚羹",都是銅板價,
這是很台南式的美食組合,在國華街上已飄香70多年囉。
當小李賣了70多年的早餐,到了今日仍屹立不搖,飄香千里,
小李也晉升成了老李,就像你我常遇見了老鄰居,很有親切感。
也許早餐的樣式就是這樣子的簡單不過,但一項東西能做到極致,
就是種功德圓滿了,老李早餐店不知已服務過多少的街頭巷弄。
而就算我這種不是老鄰居的,但久聞店家的"麵糊蛋餅",
還是慕名前來,尤其是用豬油煎過的蛋餅,有股特別的香氣。
我也點了一顆大肉包,扎實的內餡,還有顆蛋黃探出頭,
蛋餅吃完再將這一顆給他吃下去,整個早上的活力已滿滿。
對了,千萬也別忘了店家裡的米漿,猶如一道暖流,
似乎比別人家的還要濃稠夠味些,也是店家的一大招牌。
水仙宮市場一個台南知名的傳統市場,其中傳統美食林立,
近年已有許多的攤家,開枝散葉般的立足在台南大街小巷中。
水仙宮古早味飯丸,當年便是在水仙宮市場旁的小攤家,
飯丸阿嬤搬遷到離市場不遠的民族路上,但追隨者一路跟隨。
飯丸的大小適中,沒有大的像個便當,也沒有小的兩口吃完,
米粒較為偏硬,這真的是見仁見智了,但我喜歡這種米粒咬勁。
飯丸裡的內餡就更精采了,油條、鹹菜,外加人人稱頌的菜脯,
我稍微貪心一點,還請阿嬤加了條香腸,內餡滋味已不斷堆疊。
我另外還點了份鮪魚蛋餅一併拿回家,份量也是十足,
其他的早點滋味應該也是不遑多讓,可以滿足不同愛好者。
一個平凡的早餐招牌,一位平凡盛著豆漿的老嫗,
是什麼樣的驚奇,讓這家店時常出現在饕客的筆記本裡。
這一家的店名叫夏一跳,當你點完早餐坐在那裏時,
可能會被旁邊那家"吐司吐司"給嚇一跳,實在是太多人了。
但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青菜羅蔔每個人各有所好,
想看太陽馬戲團的請往吐司走,喜歡明華園的就請來這。
尤其這種豬排吐司真的是散發出一種古早味,附近學校林立,
很多人是畢業許久後專程繞回來吃這一味,豬排有1公分厚吧。
另外點了也是許多老饕必推的薯泥蛋餅,一整個你儂我儂,
是蛋餅或是薯泥我已分不清楚,一口咬下,滋味直竄腦門。
煎餃是我很偏愛的一種早餐,我都會情不自禁的點了一份,
但沒想到昨天電視劇中的亂世奸雄,今天卻以專賣店的方式出現。
再看清楚點招牌,原來它是亂世"煎"雄,煎餃專賣,
我還以為是將無惡不作的曹操放進煎台,跟炸油條異曲同工。
同樣掛著水仙宮招牌的亂世煎雄只賣兩種東西,煎餃和肉圓,
魚與熊掌我想兩個都得到,不用考慮了,各來一份小份的吧。
是不是很傳統味的早餐啊,許多趕著上班的機車族,
扼要簡明的同樣帶著一組的早餐上班去,這是很日常的台南。
我今天特別請了假,細細的品嘗煎餃的滋味,扎實呀,
再加上焦脆的外皮,銅板價也可以吃出如此的美味,真難忘。
台南傳奇的故事總是一篇又一篇的說不盡,昔有四大名匾,
城區內有四大古早味台菜餐廳,殊不知,鹹粥也有三大天王。
說是天王一點也不為過,鹹粥這一個品項不知上過多少次的媒體,
與台南牛肉湯堪稱為台南式早餐的兩大亮點,錯過一個都覺得遺憾。
早餐何需滿桌佳餚才能表現出它的營養,簡單的兩道餐點,
便帶給你整天滿滿的活力,一整個飽到中午都沒問題。
而台南絕多數的鹹粥店家,通常有顆粽子或是肉燥飯可選擇,
將你活力的早餐往上推一層,我想感受花生的香氣加點了顆菜粽。
巴掌大的虱目魚肚就悠遊在這碗日月精華中,這碗佳餚,
已經在台南飄香50餘年囉,很多人大概從孩童吃到老邁了。
而鹹粥的米粒是彼此的堅決做自己,絕不跟別人糊在一塊,
這是台南鹹粥的特色,加上鮮美的湯頭,真令人意猶未盡呀。
所謂酒香不怕巷子深,大概就是這類無店名美食的最佳寫照,
儘管連醒目的招牌都沒有,卻還是有電視節目的採訪,飄香千里。
一早清晨在剛剛甦醒的胃裡,來一碗暖烘烘的鹹粥,
對於一天即將忙碌的人們,實在是一件莫大的幸福呀。
台南式的早餐看似簡單不過了,但卻又是營養豐盛,
整套的早餐給它吃下去,備足了整天的活力,愛死油條了。
魚肉與蚵仔在高湯裡悠游,這不知是幾十年的功力,
才得以有如此美味的早餐,每一口都是滿滿的鮮味。
吃台南鹹粥一般都還會有肉燥飯或肉粽,供食量大者享用,
我純粹是想感受瘋狂美味的台南早餐,我想午餐應該可省了。
明和菜粽是台南知名的"早"餐店,來晚了門口的店家招牌,
就會瞬間轉面~賣完了,今天真的起了個比上班還要早。
你看那店家的時鐘才6點20時,雖然我住台南方便的很,
但我實在是不想撲空,你看,有多少外帶的菜粽已被打包。
來明和菜粽也沒有其他的懸念,就是菜粽和味增湯而已,
跟第一輯裡的"沙淘宮菜粽"一樣,靠著這兩樣殺遍全台南。
菜粽裡的花生顆粒好似要蹦了出來,淋上特調的醬汁,
再加上空氣中瀰漫著月桃葉的香氣,看似簡單卻令人意猶未盡。
好東西我實在不忍心私心獨享,實在是起的太早了,
家裡還有嗷嗷待哺的母女,我帶著一手回家,夠你們吃囉。
台南市北區
阿字輩的鹹粥再次出現在我的早餐裡,阿憨一詞不知是褒是貶,
似有一種"職人"的暗喻,傻傻的用心去做,真材實料顧客自會來。
那幅"見證台南情",一語道出許多老台南人的回憶,
當年的路邊攤,今日已是人稱台南鹹粥三大天王之一了。
座位區大該跟另一個天王"阿堂"相似,較為寬敞舒適,
但料理方式可就大相逕庭,上桌速度也是相差十萬八千里。
但我想鮮美的鹹粥都是滋味上乘的,每口都是令人唇齒留香,
這得歸功於台南就是虱目魚的故鄉,大海彷彿是台南的大冰箱。
這裡還有獨樹一幟的選擇,不是肉粽菜粽或是肉燥飯,
這裡的虱目魚臊飯,散發著虱目魚的另類香氣,實為特別。
牛肉湯是台南人ㄟ早餐,西羅殿牛肉湯的招牌已經替你認證,
一大清早便有許多的內行人,自四面八方來吃道地的台南早餐。
除了牛肉湯之外,在小小的店面裡還有許多的牛肉料理,
炒的,滷的,涼拌的,其實滿多元的,可供不同的愛好者。
但我選擇了最為簡單但卻不失飽足感的台南味,牛肉湯加白飯,
這種單純的味道,最能呈現牛肉湯的完美滋味,一種簡單的幸福。
牛肉片經過滾燙高湯的洗禮,已經呈現完美的五分熟顏色,
瘦肉與肥肉的比例適當,不過柴也不過膩,直接入口相當的鮮甜。
飽滿的高湯顏色,帶點水果的甜韻與蔬菜的酸韻,彼此融合,
在我吃過的台南牛肉湯裡,滋味算是比較不同的,另有一番風味。
"老店菜粽"的名字直接就以老店為稱號,恐怕也沒有人會反對,
他更是名列台南四大菜粽之一,也算是台南小吃的傳奇之一。
老店菜粽,已經看的出來店家已有些歲月的痕跡,燻黑的牆壁,
不知是已經成就多少顆的菜粽與肉粽,也算是一種光榮的勳章。
我點了一顆菜粽和一顆肉粽,以雙拼的方式滿足我的渴望,
台南獨特的花生粉佈滿雙粽上面,我的唾液早已不聽使喚。
10元的味增湯,還需要考慮要不要點嗎,輕輕撈起湯裡的料,
不點是對不起自己,也對不起渴望台南美味的朋友,你都來了。
台南市南區
台南無名的美味攤還不只一家,但這家緊鄰著三宮大帝廟,
猶如街坊鄰居熟悉的廟口美食,每日拜完廟順來祭祭五臟廟。
而這家無名早餐我猜想已經經營許久,趨之若鶩的饕客,
都像是與老闆彼此熟悉的鄰居,談天說地像是廟前的日常。
我倒是從遠處慕名而來,沒有懸念就是點了一整套的早餐,
虱目魚粥、肉粽和X型的油條,胃裡一點點空隙我都不想浪費。
肉粽的形狀似乎許多人有興趣的討論著,是個飛鏢嗎,
確實是與眾不同,但重點還是肉粽的滋味,與其帶來的飽足感。
在鹹粥裡撈起了幾片帶皮的虱目魚肉,Q彈的令人難忘,
加上店家獨到的湯頭,一早就有如此鮮甜的早餐,難怪人人愛。
儘管店家的外表不怎麼起眼,但趙家燒餅總是門庭若市,
老行家早已獨愛這份熟悉的味道,這份帶點古早味的燒餅油條。
幾乎每次出爐的各式燒餅,立刻被大牌長龍的饕客買走,
所以便常看見老闆被烤爐反射出的紅臉,一種辛勤的臉龐。
燒餅烤爐旁還有一區是豆漿區,常常也是人潮洶湧,
而豆漿帶點炭燒香氣,而且是一袋一袋的賣,頗為少見。
而趙家的燒餅其實也滿與眾不同,不管是形狀或是厚度,
一口咬下嚼勁十足,燒餅的香氣漸漸地在嘴中化開,實為特別。
而店家另外還有長燒餅圓燒餅等其他燒餅,但出爐時間不一,
去買了幾次總是撲空而回,看來我得再去多排幾次隊了。
台南市東區
熱鬧非凡夢時代的前方有個眷村,除了當地人大概鮮為人知,
眷村周遭其實不乏許多隱藏版的美食,甜蜜屋餐飲便是其一。
甜蜜屋最令人稱道的便是他們家的煎餃,煎台啪支啪支的響,
彷彿是在喚醒各位買家沉睡一天的味蕾,甜蜜的一天開始囉。
我也是吃過甜蜜屋的煎餃後,才去認真的研究與鍋貼有何不同,
這算是追尋美食的另一種收穫,以後不會傻傻分不清楚了。
而煎餃的沾醬也是一絕,這應該不是市售品,特調的,
將大如鍋貼的煎餃滋味瞬間提升了一個檔次,真令人意猶未盡。
我也特別點了一份火腿蛋餅,與一般坊間的也頗為不同,
厚度是瞧得見的,餅皮的蛋香似乎也更加濃郁,滋味十足。
變電站燒餅油條(點我看更多)
而甜蜜屋的附近還有一家近期頗有人氣的燒餅店,其實沒有店名,
但附近有一座變電站,所以人稱變電站燒餅油條,最近很電人的。
沒有懸念,這裡賣的就是燒餅油條,但儘管極為簡單,
但不好意思,想買的人請拿號碼牌,才開張沒多久我已是46號。
一位工作人員負責燒餅的製作,一疊疊的餅皮自後方家裡拿出,
家裡面也許是個偌大的加工廠,外面虎視眈眈的饕客眾多呀。
另一位的是在滾盪油鍋旁的油條製作,賣燒餅的是很常見,
但還自己製作油條的倒是罕見,而且環境維持的相當不錯。
買回家後我將它吃成了個剖面狀,透視它的美食構造,
香氣十足的燒餅夾著飽滿的油條,一口咬下,真是夠味阿。
台南市安平區
鏡頭我們轉往遊客如織的安平區,有兩家每每經過它們,
總是對它們大排長龍的景象有點吃驚,饕客時常滿到外頭來。
王氏魚皮看來可是威力十足呀,獲得了陳部長的青睞,
台南式的早餐滿足了陳部長,也算是對防疫有些許的貢獻。
王氏魚皮的人潮還真是恐怖啊,兩棟建築都還裝不下,
店家的威名大概已響徹雲霄,來安平沒來感受一下就可惜了。
簡單的早餐便是一份魚肚湯或是魚皮湯,在加上一碗肉燥飯,
便可以飽餐一頓,補足一天即將上工的活力,簡單但營養十足。
複雜點的,就像我們這般的觀光客,好不容易佔得一席,
說怎樣也要把各個精華菜色點上一輪,致今天美好的一餐。
安平區另一個遊客如織的地方就是文章牛肉湯,店家還沒開門,
遊客便已排到一個天荒地老,與第一輯的六千有異曲同工之妙。
而文章牛肉湯的新店也很與眾不同,窗潔几淨的座位區,
和那手起刀落的切牛肉秀,透明櫥窗像極了的網紅的直播秀。
台南式的美味早餐無需太複雜的餐盤,間單卻豐盛營養,
一碗牛肉湯和一碗白飯便已足夠,直叫人終生難忘。
嘗過許多的台南牛肉湯,牛肉肥厚或帶筋理的難以咀嚼,
如此恰如其分的牛肉片還真令人難忘,在嘴裡香氣四溢。
而我這份其實是綜合牛肉湯,除了牛肉另外還有牛腩和牛肝,
期待許久,我實在不想放過高湯裡的各式部位,感受其奧妙。
台南市永康區
紅燈一般是叫人停,但我卻猶如公牛看見鮮紅般的狂奔過去,
一大清早,已經有不少的饕客在排隊,晚到只能說抱歉了。
三赫燒餅,賣得其實不僅有燒餅,還有叉子餅和各式酥餅,
其中酥餅包含地瓜、芋頭和咖哩等,口味很多,滋味滿滿。
但人氣最高的莫過於"老麵蔥餅"了,出爐後立刻秒殺,
非得等上好幾輪爐次才能買到,其他酥餅則可隨買即走。
但漫漫等待絕對是值得的,這香氣四溢的老麵蔥餅,
吃下一口真的莫生難忘,顛覆你對燒餅的所有想像。
老麵蔥餅就像是千層派般的一層餅皮一層蔥末,層次分明,
完全不乾柴並還帶點濕潤感,這不知是要多久火候才能達成。
有看過第一輯的朋友就知道台南市區有個哈利漢堡,美食家吃過,
而他的媽媽近來也在永康開了間"哈利媽媽",嗯~有媽媽的味道。
我認證無誤,確實是市區巷弄裡的那位哈利媽媽在手做早餐,
而老店櫃檯上的排行榜來到永康,大家的口味不知是否相同。
我依稀記得前兩項受歡迎的是,三明治和漢堡加蛋,
不加思索,我就先點了這兩樣,也向美食家的味蕾看齊。
在老店裡由於是開放式的廚房,所以還會看到一球球的肉團,
我想手做早餐的精隨就在這裡,跟從冷凍庫拿出的確實不同。
一時興來,我還點了一份"法國吐司",跟我的想像有段距離,
還是我把她幻想成了法國麵包,不管如何,總還是一道美食。
台南市新化區
在第一輯裡曾出現"番薯厝肉粿",時常7點不到便已售罄,
千萬莫灰了心,往前騎過了新灣橋,還有一家崙仔頂肉粿。
也千萬別小看崙仔頂肉粿,當年肉粿發明人便是挑擔來崙仔頂,
雖然無法證實這家與發明人有何關聯,但想必也頗有淵源吧。
不管如何我們今天是來吃美味早餐的,一個50元銅板,
便可以有如此營養又飽足感的早餐,難怪非得早起才有的吃。
別傻傻分不清的把他當成蘿蔔糕了,口感可是全然不同,
但飽足感應該有異曲同工之妙,很多人上班隨手一買的早餐。
如果你不是囫圇吞棗般的下嚥,你還會發現許多的驚奇,
來店裡品嘗可以再加上店家特製的辣醬,滋味超乎你的想像。
台南市仁德區
一組魔術數字,引領我們進入一到傳統滋味,沒有招牌,
因為位在仁德的上崙里,所以江湖上一般稱之為上崙早餐店。
別小看一家小小的肉粿攤,食尚玩家都曾經來拍攝訪問過,
真是令人敬佩,而那位無名英雄應該就是煎台旁的那鍋豬油。
如果你來排隊過,就會明瞭所謂魔術數字,買家說著一組數字,
賣家便會知道你的需求,而且有張數算表,輕易地知道你的消費金額。
,這種盛行於新化永康仁德一帶的肉粿,是頗具特色的在地早餐,
如果再加上上崙早餐店的自製的辣椒小魚乾,滋味又更佳的豐富喔。
而這家的蛋餅,我覺得你也千萬不要放過,而且要在現場吃,
才能感受到"恰恰"的餅皮香,和那令人回味的豬油香,真好吃。
台南市關廟區
阿秀煎粿仔,大概是台南早餐follow me系列中,路途最遙遠的早餐,
他位在關廟的山西宮旁,是山西宮的關聖帝君感召我過去品嘗的嗎。
其實也算是神明的感召,廟前的飲食文化一直深遠的影響我們,
能夠在廟前印石攤中殺出重圍屹立不搖的,必定是箇中的高手。
煎粿仔,跟永康新化這一代的盛行的獨特早餐肉粿有點相似,
粿仔的本質應該相同,只是彼此的蘸醬有點差異,而且這裡還有湯品。
山西宮前的這煎無名煎餃同樣是聲名遠播,排隊已不知排到何方,
這正是所謂的傳奇在名間,不起眼的小店,卻吸引無數饕客排隊。
20顆的煎餃剛好布滿了整個便當盒,如果把它當成一個正餐,
應該也是很有飽足感的,簡單的滋味但卻令人回味無窮。
每顆單價4元的煎餃,皮薄餡料飽滿,外皮帶點微焦的酥脆感,
吃下一口便能體會,無名沒關係,名字只是虛華,好吃才是重點。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