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不知來過安平幾回,也不知經過安億橋幾次了,
但居然不知道安億橋下方,有個通往河底的秘密隧道。
來到地底下後,果然有個跟海水一樣藍的藍藍通道,
一邊是看進運河底部的觀景窗,另一邊則是台南景觀照。
觀景窗在藍藍的通道裡約莫有十來個,像是個動物頻道,
下方則有各式魚種的解說牌,是動物頻道裡的文字解說。
這種能在觀景窗觀看魚兒游呀游的地方,以前不是去海生館,
不然就是到小琉搭乘玻璃船,才會有這種近距離觀看的臨場感。
真的沒想到在熟悉的台南安平,就有一處可以觀看河底魚兒,
而且都是免費參觀的,雖然動物頻道的畫質似乎有點雜訊。
雜訊...,不然我們把鏡頭往上移,光線打得比較明亮些,
這群魚似乎就是看板上說的"豆仔魚",圓桶型的魚身很熟悉。
但不管河水底部是否清澈,這倒是一個親子共遊的免費景點,
以前只記得在運河上划龍舟,其實河底下也是齣海底總動員。
河底隧道的另一側,就掛著好幾十幅的台南景觀照,
安平港鳥瞰圖裡潟湖與陸地的交織,也成就了安平的風情。
另一幅是安平漁船的寫意圖,夕陽下充滿詩情畫意,
其實也在隧道口的一旁,安平真是個令人難忘的地方。
走出海底隧道的另一端出口,有種豁然開朗的開闊感,
不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有個安平重要的歷史建築物在這。
這個建築物要從1858年的天津條約說起,要求各埠成立海關,
隔年成立了"安平海關",但原本的位置是在怡記洋行的北邊。
後來歷經日治與國民政府時代,乃至於一路延續到現在,
海關的角色已被新大樓所取代,留下來的建築便供後人瞻仰。
所以你今日來,這棟頗有懷舊味的建築已成了海關博物館,
不見庸庸碌碌,只見喜鵲在百年的夫妻樹梢跳上又跳下。
但來了兩次,不論是假日或是平日海關博物館皆大門深鎖,
好像因疫情的關係停業了許久,無緣一睹館內的廬山真面目。
而後方倒有個防空洞,當年那轟炸機呼嘯而過的場景,
我也只能從電影中得知,更遑論在上方玩耍的天真女孩了。
過去的故事值得一再緬懷,歷史的建築也值得一再重遊,
更何況還有一條悠悠的運河在側,好一片悠然的風情。
不論你是走過河底隧道,抑或有歷史情懷的海關博物館,
也許僅是小小的景點,但已在我們心中埋下一顆府城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