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府城之心之稱的中西區,典藏了府城無數的歷史與文化故事,
近期遷於此的中西區圖書館,不一味的追求華麗,是種古樸的韻味,
而這棟建築物為市定古蹟"原台南州會",台南許多的故事由此開始,
兩相結合相互輝映,就成了今日的"二二八紀念館暨中西區圖書館"。
曾經作為台南民意議事的場所,見證了無數的"正義與勇敢",
一進門看板上7位歷史裡的主角,眼神炯炯有神,堅定無比。
而目前館內的一樓即為"正義與勇氣"的常設展,別具意義,
將這7位主角的生平事蹟一一呈現,有的在年華之年便已殞落。
其中我最為熟悉的莫屬是文學家也是醫師的吳新榮,醫人也醫國,
"誰能料想三月會做洪水",這滔天巨浪來的突然,民主不是天上而來。
而身為台南228起點的台南州會,記載著這228事件關鍵的13天,
每一天都是驚心動魄,每一天都是生理死別,我們得記取歷史。
我們接著轉往二樓,首先有"新光榮:老相館,營業中"的常設展,
看來我得在這裡尋找一些拍照的技巧,我女兒被我拍得多麼暗沉呀。
牆腳的一隅停放著一台骨董級的腳踏車,跟好它的步伐與節奏,
今天將帶領我們重回"光榮",看那昔日的點滴與曾經的丰采。
曾經坐落在中西區裡的老相館,不知替多少青春留下影像,
無奈時代的眼淚一把又一把,年輕人甚至都不知底片是什麼了。
底片就裝在地面上那三只方形硬盒裡,Konica喚起你什麼,
我想起的是李立群巧舌如簧的廣告詞,我好像透漏了自己的年齡了。
你看,有故事的人多麼專注的望著透明櫃子裡的老玩意,
也許就有一份屬於她們的青春,也許是一份人生的重要里程碑。
所有新光榮留下的故事,幸由台南藝術大學的協助與搶救,
在老闆僅存的有限歲月裡。得到了珍貴的口述訪談,故事得以留下
現在該團隊傳承著當年老闆的故事,遊客聽得津津有味,
老故事不再只是留在老照片裡,而是流傳在你我的心裡面。
在沒有電腦修圖與合成的年代,靠的就是這幅拉幕式的背景,
和那互動式的道具拍攝而成,今天你亦可穿越時空體驗看看。
而這裡是從1958至2018年,守護著新光榮的四部相機,
堪稱都是骨董級的老玩意,老闆不藏私的奉獻於此供人觀賞。
你能想像現在一個print鍵,就可以輸出一張精美的照片,
當年可是有繁瑣的程序,個個馬虎不得,科技真是飛躍式的進步。
暗房裡吊掛的每一張照片背後,都有一段難以磨滅的故事,
是英挺軍裝抑或美麗新娘服,撥個空來這裡找尋你的青春回憶吧。
另外在二樓還有一處,名為"自由不是沒有代價"的常設展,
細數當時在台灣各地發生的"珍貴的自由",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所以今日能夠自由地站在鏡子前,活在自由空氣中的你我,
得好好珍惜這一份得來不易的自由,前人可是拋頭顱灑熱血。
原來自由與人權的足跡遍及整個台南地區,透過雲端地圖,
可以細細品嘗前人走過的場域,每一段都是不容抹滅的歷史。
而二樓的後端起,就是屬於圖書館的範疇,書海開始來襲,
二樓有外文圖書區和兒童區,當然我們便直搗兒童區這個虎穴。
兒童區這裡特別分了一小塊的"布可星球區",台南的學子,
應該都不陌生布可星球之於學生的意義,真是個貼心的服務。
如此舒適光亮的環境,小朋友便徜徉這書海裡不肯離去,
閱讀如同種樹一般,如有優渥土壤和適當環境,自然會茁壯。
圖書館裡是浩瀚知識,而窗外的景致則是古韻流芳的重慶寺,
文殊菩薩前香煙裊裊,門口更有台南知名畫師潘麗水的大作。
我漫步走上了三樓,圖書館真的已不再是傳統的刻版印象,
清新典雅,讀者得到的不再是書本的知識,而是身心靈的滿足。
.
在三樓與台灣文學館相連接的迴廊裡,有個州會百年歷史展,
台灣文學館即為過去的台南市府,兩者相距20尺,關係實為緊密。
"築建、頂立、再續"闡述著這棟建築的生命史,充滿了生命力,
在每個階段完成其賦予的使命,每個階段都有值得歌頌的地方。
迴廊則是扮演著府會之間的重要橋樑,城市景緻日新月異,
在這展示著百年來的歷史回顧再適合不過了,值得你再三回味。
穿過這充滿意境的門,我們來到了館裡最大空間的藏書區,
許多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純粹是欣賞這棟建物之美而來的。
屋頂則是採開放式的原始模式呈現,桁架間彼此同心協力,
撐起這一棟百年的老古蹟,也撐起許多人對於這裡的回憶。
藏書則是琳瑯滿目,除了平面上的書架之外,小閣樓也有藏書,
逛圖書館就像在逛美術館,充滿著層次感,處處有令人驚呼之處。
好比在小閣樓的牆壁上,掛著這幅年代已久的議員名單,
你能認出多少位仍是現任的議員,有兩位已經是當今的立委喔。
除了當時的議員名單,甚至當年的議事桌椅也被保留下來,
文物的保存令人感激,而文物適切的展現則足以令人動容。
市民來此參觀的,不單單是一間讀書館,而是一間歷史場域,
獲得的也不單單是書本裡的知識,而是城市裡一段段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