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175公路是通往關子嶺溫泉區的路線之一,由於沿路有少許的幾家咖啡屋,
所以這一條路被稱之為"咖啡公路",我們偶而會從這裡上到關子嶺,
但都只是路過,所以咖啡始終是只聞其香不曾品嘗,今天真是個好日子。
咖啡樹一般在我們的印象中,台灣似乎鮮少有足夠的經濟規模撐起,
只有少數的幾個地方有種植咖啡,記憶所及如古坑和惠蓀林場,
另外一個地方就是這175咖啡公路了,但規模小反而成為獨自的特色。
剛走進店家裡,一旁就有許多盆摘式的咖啡樹,果實各個結實累累,
只是要在幻化成一杯濃醇的咖啡,不知還要經過多少的工序和心血呀。
這個裝置我猜想他們想表達的,是稍稍停下腳步喝下一杯咖啡,
能夠開啟你對世界的想像,轉動的陀螺也需要重新上緊發條。
大鋤花間的店名稱之為生態農場,想必是有他的一些道理,
至少我就鮮少看到現代化的設施,桌椅與裝修幾乎跟環境融為一體了。
更何況是這一種"活活的"生態展示,可能"小青"住在這裡也不會有被拘禁的感覺。
有的空間更是獨樹一格,我如果在家裡可以打造一個這樣的書房,那就太酷了。
我們上到了二樓找尋可以登高望遠的位置,看著menu上有關店家的小故事,
左手拿鋤頭,右手握筆桿,正是農場主人的寫照,都市文人變山林野人。
拿著menu去櫃台結帳時,發現了店家另外還展示著咖啡豆的販售,
我是覺得不簡單,台灣種植咖啡樹的技術是到達了某個水位了。
我們選的就是這個與書香氣共存的位置,旁邊有一大片的書牆,
老闆的前身真是如假包換的握筆之人,整個空間書香味四溢。
我還在店家的一處發現牆壁上掛著"崁頭山自然生態文史工作室",
崁頭山是在這附近的一座小百岳,除了賣咖啡,這裡也是自然生態的推行者。
這個空間可能就是工作室,桌上放著不少的自然生態文宣品,
這大概也只有在這裡投入許多心血的人,才夠資格說對環境有足夠的了解。
我們點了一壺"桂圓紅棗茶",他們提供了冷熱杯各一,可能有小朋友吧,
好讓我們盡情感受不同溫度的香醇,熱水沒了還可以要求回沖。
還點了一杯"台灣冰咖啡",這裡的咖啡品種似乎就叫做台灣咖啡,
店家建議先飲用底層的黑咖啡,漸漸地再搭配喝上層的奶油,
咖啡香醇,奶油濃郁,是種雙重的口感,真是絕配。
我則點了一杯台灣熱咖啡,不加奶精以及糖之前先飲用一口,
純粹的先感受一下咖啡豆的香醇,咖啡我沒那麼董,但至少不澀口。
替這幾杯加成滋味的,就是這一片峰巒雄偉的無敵美景,
心情開闊了,喝下的咖啡又更香醇了,跟城市裡的咖啡是有差異的。
不管你來這裡品嘗的心情是什麼,這片的美景景不醉人人自醉。
喝完這杯175咖啡公路的愜意咖啡,我們開始往回程的路走,
在剛剛店家招牌的入口處,有一群的小朋圍繞一起像是在找尋什麼。
我聽到呱~呱~呱~的聲音,應該是青蛙吧,小朋友拿著樹枝撥開葉子,
青蛙有點羞澀地露出了頭,我想起了老闆開這家店秉持的信念,
"從播種開始,始終堅持有機",也唯有這群有心人士才能永保青山常在...。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