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的文學地圖豐富的程度,大概比台南美食有過之而不及吧,
以舊城區裡就有許丙丁.楊熾昌.許達然與葉石濤編織的文學巷弄,
其中葉石濤那一段金句"這是個適於人們作夢.幹活.戀愛.結婚,
悠然過日子的好地方",幾乎已成台南美好的意象,最佳的形容詞。
如果你想要去蝸牛巷,就必須先讀一點葉石濤,想多讀一點葉石濤,
那你就必須來一趟"葉石濤文學館",葉老將府城的生活百態寫進文學,
"我的勞動~是寫作",文學是葉老一生的志業,作品已成一幅美麗的畫。
。
葉老生前創作無數,除了蝸牛巷是源自"往事如煙"這篇文章之外,
其文學地圖另有"府城瑣憶"的打銀街,"傀儡巷與關三姑"的傀儡巷,
"葫蘆巷春夢"的葫蘆巷(算命街),"玉蘭花"的大天后宮,不勝枚舉,
如果都把它標上註記,就成了下方這一幅台南文學地圖,按圖索驥去吧。
但也許葉老的文學讀的還不夠通徹,台南如蜘蛛網般的巷弄容易迷失,
文學館訂有"葉老文學巷弄走讀"的計畫,想多深入了解葉老可參酌一番。
但今日沒有專家引路,趁著休假日的一大早來蝸牛巷感受文學的氣息,
我從永福路二段81巷進入,也就是花旗銀行一旁的巷弄來到蝸牛巷。
蝸牛巷的地磚除了任由蝸牛爬行之外,也把蝸牛巷的出處"往事如煙",
擷取了部分的文章將它烙印在地面上,真的有種走讀文學的味道。
我看著蝸牛巷一幅詳細的地圖,蝸牛巷大致的範圍就是以西門路.民生路.
永福路與中正路之間的區域,地圖上所標示的起點~蝸牛起步走,
剛好與我的起點不謀而合,這是命運的巧合嗎,抑或上蒼的安排。
蝸牛巷的第一站,地圖上標示的是一間名為"樓石飛"的藝文空間,
看版上的說明應該就是在花旗銀行的樓上,下午才營業,下回了。
沿著巷弄一步步走進來,漸漸地也一步步的感受葉老文學的氛圍,
西服店與裁縫店,府城日常的生活百態皆成了葉老筆下的對象。
來到蝸牛巷就得像蝸牛慢慢地走,才能體驗葉老生前所描繪的蝸牛巷,
"往事如煙"主角顧安生又如何地與隔壁鄰居"麗美"發生那一段美麗的邂逅。
但這段沒有結局的愛情故事,實際上葉老只是以愛情為背景,
真正說的是主角歷經白色恐怖冤獄的故事,某個程度也是他的自述。
但不管是無言的結局或是白色的恐怖,由台南市文化局的構思,
再搭配建築師劉國滄營造的蝸牛巷裝置藝術,蝸牛巷從書本走了出來。
蝸牛巷立馬成為許多人打卡拍照的景點,有著濃濃的文青味,
如果能多了解一點葉老的作品,走起來也許能有更多深切的感受。
但有些老建築我相信是由居民自主性的美化,搭配政府的美意,
整體蝸牛巷藝術空間的營造,與藝術層次的提升,都往前邁了一大步。
漫步蝸牛巷的同時,看到幾位年輕人拉的行李箱走出巷弄,
也許有許多人正規畫著來台南蝸牛巷居住一晚,感受文學氣息。
但所有的蝸牛並非都是那麼的美好,眼前這隻蝸牛已斑駁不堪,
正如蝸牛...只是葉老對大戶人家落魄到狹小空間蝸居的嘲諷,
而葉老家的小瓦屋被四周高牆所遮蔽,終日家裡盡是陰陰暗暗的。
但雖然如此,也許是葉老獨特的人生觀,他其實很喜歡這裡,
在商業區中鬧中取靜,他最喜歡穿著木屐在巷弄裡溜達散步。
昔日葉老所居住的地方據說是在民生路一段157巷弄內,
一個深埋巷弄底部的地方,出入口被一道白色的木門給封住了,
也許慢慢地巡著蝸牛的腳步能窺得一二,也許葉老已活在你我的心中,
來蝸牛巷感受葉老穿著木屐一派輕鬆的模樣,這樣就已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