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幾年前曾經來"水萍塭公園"參加一個好像是兒童博覽會的活動,
除了當時熱鬧非凡的表演團體之外,就是這幾座罐頭式的兒童遊戲設施,
就像你我家裡附近公園裡常有的設施,千篇一律,也毫無特色。
但就在幾個月前水萍塭公園突然大變身,就像毛毛蟲羽化成蝴蝶一樣,
從一個平凡無奇的公園,幻化成一個多采多姿、人見人愛的公園,
你看從大們進來的道路,都變成童趣十足的地板,螳螂蜻蜓都在你腳下。
而道路旁的這四朵小花,正好有四位姑娘在示範著"傳聲筒"的趣味,
通常這只在科博館裡才會常見的科普趣味設施,現在一進公園就有了。
另外還增設了一個大沙坑,對於家長與小朋友真是一個福音,
市中心直接就可以玩沙沙了,不用再大老遠的跑到安平去看夕陽了。
尤其這裡的沙子又相當的白皙與細緻,就像來到美麗沙灘一樣。
沙灘旁有一些簡易的兒童遊樂設施,小巧可愛,適合蹦蹦跳跳的。
像這個名為"跳樁"的設施,有點像是我們小時候玩的踩高蹺,
但他是固定式的,而且不是奶粉罐,但小朋友跳得還是很有成就感。
這個數不清的N角形攀爬設施,像是小時候那種格子式攀爬器材的進化版,
新奇是新奇,但老東西偶而也是挺懷念的,就像懷念大象溜滑梯一樣。
這個不知道能不能說是盪鞦韆的進化版,他的名字叫"鳥巢鞦韆",
一次可以容納3~5個小朋友,好不好玩~~看表情就明瞭了。
但最令我女兒流連忘返,甚至哭著回家的當屬這一個管子山洞加滑坡道,
小朋友在管子裡鑽來鑽去,就像是回到自己的小小世界裡。
而這一個人造草皮的滑坡道,雖然規模不大,但對我女兒恰如其分,
咻的一聲,就滑了下去,真是一個渾然天成的生活玩家。
但滑了幾次該來的感覺還是會來,屁股開始出現了灼熱感,
此時如有神助的出現了別人不玩的紙板,真是神救援,
你看,多了紙板的保護之下,滑下去的姿勢都優雅起來了。
滑多了總是開始會累積些經驗了,開始懂得拉起紙板的前端,
這樣一來滑起來就更具速度感了,滑坡道真是教會了我們許多的事。
之後這樣的輪迴不知重複了幾次,輪迴到太陽公公都累了,回家休息了,
好不容易將啜泣中的女兒哄回家,依依不捨的對著公園說了再見。
水萍塭公園應該算是台南第一座特色公園,但新聞報導裡台北的特色公園,
已經有30幾座了,更遑論台灣人很愛去的沖繩,但凡事總有第一步,
期待台南特色公園能如雨後春筍的出現,那就真的太棒了。
同場加映~台南親子遊戲場大彙整 (點開時,請注意小朋友是否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