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台南用不一樣的氣氛在過228的連假,熱鬧非凡,
從2008年的建造計畫,歷經試航主桅斷裂、閒置、重修到完工,
歷經滄桑,猶如船隻在大海裡會遇到來自老天爺的各種考驗,
挺過了,才有今日的風華再現,是該好好的慶祝一番啊。
而且從開幕開始的前三個月,台南市民是可以免費參觀的,
這麼好康的事情怎能錯過,不用花錢就能猶如來到航海的盛事。
園區說起來並不大,右側就是安平港,下方則是每逢假日,
就會有大小朋友齊聚的"林默娘公園",風箏多的快蓋住天空了。
有時間真的值得來現場看看這艘鄭成功仿古船「台灣成功號」,
而園區名稱標註著1661,也就是明鄭時期的開端,歷史悠久呀。
而這艘的外型說起來也是特別,居然是以日本長崎縣松浦史料博物館裡,
收藏的1706年《唐船之圖》裡的台灣船圖像為取材圖所建造而成。
如果是在假日來的話,說不定還會遇到專業解說員的講解,
那就是更深一層的體驗了,這台灣船的由來又是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船身上的這個圖騰,解說人員不知有無介紹,還是我恍神中,
事後也上網找尋許久,還真不知道這個圖騰到底代表何意,
還真的請各位知識淵博的人說明一二,好讓我們見識一番。
走吧,我們登船了,
而台灣船不僅可登船參觀,四周圍亦有許多結合航海主題的裝置藝術,
像登船的迴廊,就是命名為"時間艙"的裝置藝術,美感十足。
登上船,牆面掛的這幅正是唐船之圖裡的台灣船圖像,
我覺得更了不起是台灣的這些造船家,憑著一張圖造出了這艘船。
而這張就是台灣船的藝術展現,所以我看起來有點抽象的感覺,
大致就是從艙、鯨、影、桅、船的裝置藝術說明,程度頗高。
另外這張拍起來重點並不是為什麼要叫做"台灣成功號",
而是這艘船是真的有下過水的,所以真的不是只是造來參觀的而已。
我們先從船尾的地方走,大概就是現代船駕駛艙的地方,
通常會比船的所有地方高一點,登高望遠,注意海上的所有一切。
抓個臨時演員當起今日的船長,神色多麼的泰然。
而從船尾往外看就是整個安平港的風景,現在雖然以發展觀光為主,
停的大都是觀光遊艇,但昔日可是戰雲密布的殺戮戰場。
從船尾往船頭的方向看,那就很壯觀了,誰叫今天是開幕的第二天,
但如果把這些登船的遊客想像成都是水兵,這艘船保證戰力十足。
既然是戰船免不了有一些戰力的展現,以300多年前來說,
還沒有飛機的出現,船上有這幾門大砲應該是夠嚇人的了。
我們在船上當完人擠人的水兵生活後,下了船改當平民生活,
繞到了船身後面,欣賞一下船隻優美的曲線,但應該是我學識太淺,
感覺螺旋槳與船隻的比例太懸殊,還是我電影看太多,被蒙騙了。
旁邊的安平港剛好有現代遊船呼嘯而過,也許科技日新月異,
300年來船隻不知已演化過多少的世代,當年已是"神之作"。
我們插播一下現場有人點的"安平追想曲",這個氛圍與景致,
不唱這首還真的說不過去,雖然沒有穿長洋裝也沒有思情郎,
但我看她的小小的背影,望著遠方,就像"相思寄著海邊風"。
接著我們走到了園區最現代的地方,是一個貨櫃屋區,
除了像是一個貨櫃裝置藝術之外,貨櫃內也裝了不少寶物。
這個叫"S貨艙",不知道船艦裡有沒有賣點小零食的地方,
而這裡的S貨艙就是園區裡的販賣部,進來瞧瞧吧。
販賣部裡的商品並不都是出售品,這個縮小版的台灣成功號,
同樣是氣宇非凡,但還是放在這裡供大家欣賞拍照的好。
我們對照一下在外面所拍的台灣成功號,不是大家來找碴,
是讓我們想像一下當風帆張開時的模樣,是真能下水航行的。
販賣部裡當然有許多的模型,但我還是別注意了這些玩意,
之前在延平郡王祠只看到成功啤酒,現在連洋芋片都出現了。
甚至連"至聖點心麵"都有,這也難怪,因為台南孔廟是"全臺首學"。
貨櫃區的另外一側是"放映艙",空間稍微小了一點,
擠不進去所以沒法子看到裡面播映的內容。
但回到家裡之後,上了台灣船園區的官網(下列這個網址),
發現其實內容做的很豐富,也許能彌補未能看足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