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台南人,每年總會有數次的機緣,會來到安平這個地方,
不管是自家旅遊,與外客陪遊,誰叫安平那麼的有名氣,
應該是台南排名前3的景點,今天再來唱首"安平追想曲"吧~~~。
盧經堂古厝,是清末及日治時代當地富商盧經堂的官邸和辦事處,
如果不是古厝前這些表演者的音樂,恐怕又要過門而不入了,
看著門前的"修復記",是自2014年即修復完成的市定古蹟,
但我卻從來沒有一次注意它而進來過,眼前的美好就這樣溜走了。
古厝的美好,台南展現的最淋漓盡致了,當然一定要進來瞧瞧。
整修過後,古厝裡現在已經加了一些趣味性,
就如同在前廳的地方擺著一個鑼,"敲鑼一響 智慧開"。
正廳雖不大,但上方葫蘆形的燈籠就很特別了,不知是何涵義?
現在的正廳裡結合抓周的活動,還真有意義,老屋子裡的老傳統。
正廳的左側是當時的廂房,還吃著叭噗的小姪女,不知能想像否。
中庭上方有個龍頭造型的玩意,看似個落水孔,
如果遇到了下雨天,不就成了一幅龍噴水的樣貌,很特別。
離開盧經堂厝,往老街的方向走,就在天后宮的前面遇到一位街頭藝人,
他扮演著孫悟空,剛好與現在正迷西遊記的小姪子一拍即合,
拿著金箍棒學學老孫的模樣拍張照,當然,記得給點小費。
從廟的旁邊走進去,也就是安平古堡的入口處,
小姪女拿著剛剛一旁玩射氣球的小贈品,
正吹奏一曲悅耳的進行曲歡迎著我們進去。
也許你常會在國外買那種幾合一的旅遊劵,古蹟眾多的台南最近也整合了,
發起了"古蹟漫遊劵",對非本地有心漫遊古蹟的人,是不錯的新選擇。
台南因為自荷蘭人佔據之後,有太多的歷史古蹟遺留下來,
光安平這一帶,周遭就有許多的景點,難怪遊客那麼喜歡來安平。
我常常在假日的古蹟裡看到樂團的表演,如赤崁樓或是孔廟裡,
這裡又遇見了,也許古蹟裡演奏的音樂會更加觸動人心。
音樂就是從這"熱蘭遮城博物館"旁飄揚出來的,
如果你沒聽過熱蘭遮城,那請你買本書來看看這一段故事,
抱歉~本文章純粹看熱鬧,那段歷史非三言兩語能說得清楚。
這一片牆就要特別介紹了,是當時遺留下來的殘跡,
而我們用台語唸混泥土叫做"紅毛土",這裡有詳加的說明。
今日的安平古堡,跟當年的熱蘭遮城已大相逕庭,
後續又改成日治時代的海關、公館等,乃至於現在的史蹟展示館。
遊客一定先來這個地標打個卡,三層樓的階梯,古意盎然。
噓唏啊~過去威嚇外敵的大砲,現在已成了遊客陪襯的背景。
這裡也曾經是鄭成功的"王府",所以立座鄭成功的雕像也很合理。
前面提到,現在是個史蹟展示館,所以如果幸運的話,
就會遇到講解精闢的解說員,你看,圍觀的那麼多人。
翻拍牆上的一幅巨作,荷蘭船艦乘風破浪,栩栩如生的。
安平古堡旁的瞭望塔,當年因位處要塞,自然要有個制高點觀看敵情,
現在已成觀光客的"觀景台",作用只是起了變化,還是有功能的。
你看,現在離海岸線那麼遠,怎還能觀察敵情,不要說現在了,
所以後來清廷就派了沈葆楨在西南方蓋了一座"億載金城",抵禦外敵。
離開安平古堡,我們進入假日通常是與人前胸貼後背的老街,
廟前的這攤煮"椪餅",常常會看到一群小朋友玩起古早味。
老街裡攤位百百間,最誇張的莫過於這家賣蜜餞的百年老店,
結帳的人龍都已經排到外面來了。
請認明葫蘆形的商家logo才是正宗的百年老店,
老街裡賣蜜餞的也不少家,而整個台南那就更多了。
古早的懷舊味一定是一整個大桶子裡放著蜜餞,然後再論斤秤兩著賣。
但別傻了,人滿為患的遊客還能這樣賣,那人真的要排到天荒老了,
現在則是一小包一小包的賣,一包50元,方便許多。
通常我們會從一個叫劍獅廣場的開始往回走,廣場裡的生肖座位,
小姪子與小姪女選定好拍張照,帶回家好好品味。
繞回了天后宮前面,從北部來的親戚沒看過椪餅,決定要買幾個回家。
不要過去了,就依現在的眼光來看,把一團的糖水,
在一個小火爐上煮阿煮,居然就變成一塊餅乾了,真神奇。
來台南探尋古蹟之時,不妨也帶些台南的懷舊味回家,
有視覺上的回憶,也有味覺上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