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光島,似乎對很多來說來說是個既陌生又神祕的地方,雖然安平港的另一頭,
就是熱鬧的安平商圈,但如果沒有了這條"漁光大橋",真的只能划船到漁光島了,
所以我才說這裡是一種介於世外桃源跟與世隔絕之間的陌生與神祕感。
下了橋,走到了路的盡頭,大大的寫著"漁光島三鯤鯓",
鯤鯓...這兩個字,在台南是很常見的地名,也就是濱外沙洲的意思,
記得小時候去過南鯤鯓代天府進過香,億載金城那裡是二鯤鯓,這裡則是三鯤鯓。
橋頭下的這家釣具店,一直看到不少的人進進出出,
可能是漁光島這個容易被忽略的邊疆,反凡成為釣魚的天堂。
今天來漁光島雖然目地是來陪小朋友玩沙的,但也不要怪我不專心東看西看的,
這裡的夕陽真的很美,我的目光就這樣不斷的被吸引住了。
往海岸的最左邊看去,看到了一座大型的物品,非常的有玄機,
回程時看到了不少的招牌,原來是"2017漁光島藝術節"即將開幕,
這難得的機會怎能錯過,藝術節開幕時(11/11~11/26)一定要來看看。
藝術節的時間到了,立馬安排來漁光島走走,到海邊之前,
先來在漁光島也是相當知名的"毛屋子",有"阿狗"指引著我們方向。
阿狗雕像的下方,寫著一首滿有意思的新詩,是有關彈塗擊敗海怪的故事。
車子停在毛屋子後方的一間廟旁邊,引人注意的是廟的公廁,
也是用清水模做成的外牆,一整個清新脫俗的感覺,是屋子主人敦親睦鄰之作吧。
毛屋子,其實是個在台南相當知名的民宿,可以上網看一下簡介,
裡面很有意思的一段話~~ 我的夢想 一座橋 二個世界 世外桃源。
民宿的特色就是用清水模蓋出很有設計感的房子,住一晚應該不便宜吧。
附近還有相同系列的毛院子和金毛屋,當然我們只能在外面拍拍。
看完毛屋,回到的今天的主題~~~漁光島藝術節,是提升藝術氣息的時候了。
沒看簡介還真的不曉得,原來第一次來漁光島看到了"鯉魚旗",
也是藝術創作之一,名稱為"魚蹤仙徑",原以為是365天都會有的裝置品。
"一群螞蟻"裝置藝術,就在往海岸的入口處,吸引不少人拍照。
這張重點不是我那可愛的女兒,而是要讓大家看看螞蟻的大小。
走到了海岸,這月牙灣上總共放了十件的藝術品,如果你眼睛夠銳利的話。
一一來欣賞吧,雖然我不見得看懂它的意思,正如少林足球的台詞:
「藝術這種東西是很主觀的」,所以你看它是山,它就是山。
木製結構做成的"時境走廊",給個好名字好像也是藝術創作的一大重點。
"日落塔'是英國藝術家利用廢棄的蚵棚做成的藝術品,有種生命無窮的驚喜。
別以為DISCOVERY的方框也出現在台南的海濱,名為"跳進來"的創作品,
似乎有著魔力,一群人不斷的跳進方框裡拍照。
"餘光島"的創作品,看完說明我還是一頭霧水的,藝術的東西果然是很主觀的。
"粼光棲所"取自鯤鯓如鯨魚般的形狀,有一種家的意境在。
"愛心光景"展現漁光島過去、現在和未來,不同時期的不同感受。
"喃喃細語的潮間帶"是用海砂、糯米粉、黑糖和石膏做成球體,
30幾顆排列在海濱上,像是珍珠項鍊灑落在月牙灣上。
這個"迷霧森林"吸引最多的人潮關注,身在其中確實有一種迷濛的感覺,
猶如從海上迷霧間觀看漁光島的情景,遠拍近拍都非常的迷人。
在海岸邊的木麻黃樹林裡,還隱藏著另一個藝術品"虹橋",
藉由色彩在森林延伸,有開啟人們秘密探險想像的意境。
看完這些藝術品,是提升不少藝術養分,但畢竟藝術品不是一年365天都有,
還是讓大家看看漁光島最原始和最純樸的風味。
漁光島的北邊有台南市帆船訓練中心,所以帆船伴著夕陽,是很常見的風景。
偶而有歪果人享受著日光浴,民情不同,真沒看過台灣人在享受日光浴。
漁人的簡易棚架,雖然沒有華麗的外表,但不用花大錢,功能性一樣好。
退潮後的海岸景觀,一樣呈現波光粼粼的樣貌,
只是這幾根管子的功用讓我思索半天,是引海水用的嗎?
當地漁人版的日落塔,經過無數狂風暴雨依舊屹立不搖。
大自然的天然藝術品,你說它是什麼就是什麼,可以想像的空間一樣多。
離開海岸線,漁光路的另一側還有藝術節才有的漁光市集。
市集上雖然攤販並不多,但這家"捶染工作坊"卻吸引不少的人潮。
座無虛席,還一堆的人在排隊,等待屬於自己的藝術創作。
小朋友可樂的了,今天在怎麼敲敲打打都不會挨罵。
這位應該是指導老師親自在做創作,不少的目光圍繞著她。
行家出手便知友沒有,瀏覽完藝術品後再帶一件藝術創作回家,
真是一個身心靈都得到滿足的漁光島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