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繞著湯德章公園的圓環漫步時,府城的故事也跟著縈繞起來,
圓環周遭歷史建築物的密度,堪稱全台南第一,每一棟都有他的故事。
如果說的再精準一點,應該說是每一棟都有他的前世今生,
今天我們參訪的建築物前身是合同廳舍,現在則是消防史料館。
消防史料館很好認就在圓環邊,每逢元宵更是大紅燈籠高高掛,
館內則是分為三個樓層八個主題展出,猶如悠遊在府城的消防長河裡。
一進到消防史料館的大門口,便有輛醒目的OHTA骨董消防車,
彷彿穿越時空來到的50年代的電影片場,停駐著這台經典消防車。
接著便有這棟建築的介紹,1930年代中央高塔(火見樓)啟用,
這棟建築便是當時消防與警察等相關人員的聯合辦公室,意義非凡。
建物的左側目前仍是消防局的中正大隊在使用,傳承著使命,
而右側在近代還曾作為女警隊與少年隊使用,現則古蹟活化。
一旁則是記載著一位有重要意義的人物,台南消防先驅~住吉秀松,
他在1919年便在府城成立"台南消防組",慧眼獨具,寫下一頁新章。
接下來的主題是消防歷史長河,有關台南自古到今的消防演變,
在這裡為你說個明白,有志成為打火英雄的人,不妨來細細品嘗。
歷史的河流就徜徉在這歷史的迴廊裡,白牆方窗充滿著韻味,
在老古蹟裡賞析老資料,更是十足有加乘的效果,完全浸濡。
展示區中間的那張照片,清楚可見當時台南的最高塔"火見樓",
周遭盡是低矮的房間,與今日的高樓錯落有致,實在有天壤之別。
這三尊神明又是何方神聖,是與防火習俗息息相關的三尊火神,
自清領時期便有送火神的傳統,請火神做主,將火煞、火獸、火鬼送走。
另外在一旁則有部1920年代人工消防汲水幫浦車,已逾百年,
當年動力機械不發達的年代,這部幫浦車堪稱是最機動的車了。
從窗外望出去,建築物間包圍著一塊綠地,是塊世外桃源吧,
以前的合同廳舍,現在的消防大隊,匆促腳步下誰能稍稍停歇。
來者何人,居然在樓梯間從三樓垂直而下,令人驚呼不已,
史料館裡的模擬,也做得太逼真了吧,真令人捏把冷汗。
這面牆訴說著台南過往的重大消防事件,其中在1990年,
沙卡里巴的火災事件,大概也改變了現今台南美食的版圖吧。
但嚴肅而言,那幾場的消防重大事件,可是灑滿了年輕鮮血,
多少的英年才俊因公殉職,只為搶救百姓身家,不讓災情擴大。
三樓的後端就是一系列救援的SOS展示,有注意過嗎,
其實時常在路上奔馳的救護車,是有分一般型和加護型的。
時常在電視新聞上,消防員"被"民眾交辦包羅萬象的任務,
但其實依消防法的的任務是預防火災、搶救災害、緊急救護。
而這裡則是有一些簡易的消防裝備供民眾體驗,體驗的代價,
是你身上身負的重量,站上榜秤就能體會出消防的辛勞有多重。
剛剛的裝備還只是小巫見大巫,真正與火神搏鬥的勇者,
可是有整面琳瑯滿目的裝備,真是個熱血燃燒的事業,令人佩服。
消防史料館裡最後一個主題是天搖地動,身處地震頻繁的你我,
雖然司空見慣地震來襲,但一回大地震的發生便已家破人亡。
災難來襲時自我的防護,政府與學校不斷的教育著我們,
但有時還要仰賴專業的生命搜索隊,只憑一口氣息也要找出你。
防災的教育在不斷的潛移默化中養成,清明防火的4不2記得,
CPR與AED的急救口訣又是什麼,我得好好地再回家複習了。
窗外湯德章公園的圓環車輛川流不息,歷史的腳步也從不停歇,
消防的演變更是日新月異,回頭望望過去的曾經,令人收穫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