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說是身為台南的主人太過於懶惰嗎,還是台南美食的密度太高,
以前我會用一句"轉角遇見百年老店",來形容台南美食的密集性,
現在不用了,美食的距離就在對街而已,20公尺內有4家美味早餐可以收集。
偷偷跟你們說,其實我用這一招已經很多次,來我家作客的朋友,
翌日一早我就張羅這幾家的餐點當早餐,大家無不感激涕零的,
深深被主人的用心所感動,殊不知,我只在國華街的兩側走動而已啊。
但話說回來,食物的重點還是在於它的美味與否,
否則不美味的攤家一整排也是徒然,大家都在數門前的麻雀有幾隻。
而金得春捲除了豐富的食材相左之外,我發現他們還會加一道工序,
就是將包好的春捲再放入煎盤裡稍加處置,也許就是他們好吃的奧妙之處。
買回家後,店家用了一個精緻的餐盒當作包裝容器,
也才驚覺到這家可是自1954年即開張營業,已過一甲子了耶。
打開餐盒,兩份春捲大小剛好恰到好處的擺在餐盒裡面,
還可以看到外表微焦的樣子,以及春捲散發出來的熱氣。
真令人食指大動,我將牠放入我的嘴裡做成了一個橫斷面,
可清楚地看到各個豐盛的食材清爽可口,連蝦仁都跑出來搶鏡頭。
第二家是在金德春捲隔壁兩間的"富盛號"碗粿,頗"富盛"名的,
朋友來我家一時想不出他的名字,直接喚他"黑黑的"碗粿,我即心領神會。
尤其如果你是假日來的話,就會感受到這家攤位不算大的碗粿攤,
為何總是滿滿的人潮,似有魔力般的吸引人潮,以前小巷弄裡即座位區,
現在在前方不遠處,有一個偌大的座位區,提供顧客舒適的用餐空間。
這就是朋友口中黑黑的碗粿,北部人大概是白色的碗粿看慣了,
所以才會令他們如此的印象深刻吧,說起來這是台南碗粿的特色,
在米漿裡加了醬汁與肉燥的滷汁,所以才呈現這般黝黑的健康顏色。
外帶回家,同樣是用了一個精緻的餐盒包裝,何時創立的啊,
天啊~硬是比一旁的金得春捲多了7年,已經有74年的歷史囉。
一個不嫌少,兩個恰恰好,剛剛好裝進這個餐盒裡,
顏色雖然暗沉,但可以看出表面微微的油光,是滷汁的功勞吧。
上方的照片你應該可以看出灑落在碗粿裡面配料極為豐富,
可不是在上面撒幾個菜脯就應付了事的做法,配料扎實,
所以幾乎每一匙都可以輕易的撈到配料,難怪吃過的人指名要他。
最後再來一碗店家的魚羹,那就再完美不過了,
這個道理我還是沒理解夠,台南的碗粿幾乎都與魚羹合起來賣。
第三家是在富盛號碗粿店對街的"阿松割包",來過國華街的人大概知道,
國華街不過兩台房車的寬度,也就是我很迅速地就到達阿松割包。
阿松割包除了賣割包之外,還有肉盤和湯品等其他的餐點,
但這些似乎比較適合內用,所以老實說買過這麼多次,我也只嘗過割包。
但光靠這一味應該就殺遍了不少的對手,印象中就有不少的節目,
報導過這一家割包的美味,也算是在台南老城區裡頗富盛名的小吃。
而所謂普通包就是肥肉瘦肉各半的割包,瘦肉包就是純包瘦肉,
環肥燕瘦各有各的擁護者,就看你的喜愛為何,想與豬舌喇舌亦可。
外帶回家,是用一個我們平時吃漢堡時的盒子裝,
說割包是台灣式的漢堡,好像也沒錯,不知道店家是否也是此意。
我還特別拿了把菜刀將我的包包一切為二,有了完美的斷面,
才可以清晰地看出割包的結構,純瘦肉,跟一般的三層肉可不相同。
第四家是在阿松割包旁大概三五家距離的"小卷米粉",而光國華街上,
就至少還有邱家和葉家這兩家大名鼎鼎的小卷米粉,競爭可真激烈。
反而這一家並沒有在小卷米粉前面冠上特別的註記,名字只是虛華吧,
這一家亦可以在國華街這美食的殺戮戰場上飄香三十年,實屬難得。
看板上你可以看到小卷米粉有分為細粉和粗粉,別家可只有粗粉,
所以這一種細粉的小卷米粉也是我第一次嘗鮮,硬是殺出一條藍海。
但其實不管是細粉還是粗粉,重點還是湯頭和小卷的滋味,
有沒有讓你一口咬下或喝下,彷彿像是在大海裡悠游的感受,
而且不需要太多的調味,鮮甜的湯頭就足以令你意猶未盡了。
聽我將這四家相對位置介紹過,是不是真的覺得就在咫尺之間,
真的不是身為台南主人的我太懶惰,是真的台南美食太精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