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股的龍山地區,我們時常不自覺得經過那裏回到台南市區,
記憶中有間大廟和門庭若市的海鮮店,但一直沒有機會在這停留,
今天算是專程來這大啖海洋鮮味,也一探龍山地區的鹽田風日。
車停在龍山宮的廟埕前,立刻有位阿姨吆喝著我們,
極盡所能地向我解說"龍山號",是一種竹筏觀光船,還大啖鮮蚵,
雖然有點心動,但今天的行程不允許,我們還是來嘗小吃吧。
雖然剛剛那位我阿姨向我推薦了某一間海鮮餐廳,但我們沿路漫遊,
發現這一間"ㄌㄜˋ腳王"可能才是經典,已1點左右還滿滿的饕客。
所以我們立刻決定在這用餐,除了有小吃類的蚵嗲等之外,
還有幾道的現炒料理,我看到有人叫的滿桌的,像辦桌似的。
我們除了白飯一碗外,搭配的就是這幾道小吃料理,
雖然我的故鄉鹿港也有相似的料理,但"虱目魚背鰭"絕對是台南僅有,
你可能也會張大嘴巴直呼~背鰭也能吃,台南美食真的超乎你的想像。
蚵嗲呢,外表炸的金黃酥脆,內餡則有鮮甜的鮮蚵與蔬菜相佐,
人生啊~有時候花不到一個50元銅板,就能獲得如此大的滿足啊。
何不再來一碗蚵仔麵線湯,今天就徹底的在大海裡徜徉,
鮮甜的湯頭,沒有過重的蚵仔腥味,令人意猶未盡的。
而七股的蚵仔算是還滿碩大肥美的,這其實跟養殖的型態有關,
後來我們在附近的"七股遊客中心"找到了答案,你不妨也順道一遊。
但今天我們順道一遊不只是七股遊客中心,還有青鯤鯓扇形鹽田,
遊客中心的內容太多請你欣賞另一篇文章,而扇形鹽田的資訊,
其實也在自遊客中心內,我一眼看到如此造型的鹽田,立刻加入旅程中。
七股遊客中心其實只在龍山宮附近,但扇形鹽田可就有段距離,
我們一路驅車前往青鯤鯓,昔日鹽田風貌今日不知是否完好如初,
我們沒有像海鳥般的視角,肯定無法鳥瞰整個鹽田,先看個照片吧。
實際的情況呢,蒼海已成桑田,而扇形鹽田已成汪洋一片,
昔日阡陌縱橫的界線,今日已頹圮,更被大海給逐漸吞噬中,
鹽田風貌就像鹽田產業般逐漸沒落,又有幾人會記得鹽田兒女的風日。
一本為七股鹽田風貌的"鹽田兒女"(作者蔡素芬),深刻的描繪鹽田地區,
裡面有一段話說到"鹽田那片風日不但是土地的故鄉,也是人情故鄉",
龍山港不知是否是主角生活的地方,扇形鹽田也讓我們想像鹽工的辛勞,
不管小說的故事是真是假,這片鹽田風日確實令我們嚮往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