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在台南七股的三股海鮮街,從手繪版地圖的年代,
演化至今日便捷的谷歌地圖版年代,一直是我們常常造訪之處,
我曾經寫過"四季海產"和"阿樂海產"的文章,今日呢,有些不同喔。
這一帶的海鮮餐聽,可以有著東邊買來西邊煮的樂趣,
其中炸物類的店家也有不少家,趕路的話,可以拿著餐點走。
但我們決定留在這裡用餐,而且會選擇這一家的原因,
就是這裡擁有全三股海鮮街最佳的視野,最清爽的風,
三股溪就從我們的腳下悠揚的流過,我們的視野跟三股溪同等的長。
有此等的風景,再加上三股炸物一條街的美味食物,
人生難得幾會醉,沒辦法我就是那麼容易的被滿足,而且是銅板價。
七股是台南的海鮮大鎮,鮮蚵雖不大但各個鮮美飽滿,
雖然是炸物,但餅皮薄的幾乎忘了它的存在,內餡有爆滿的現象。
這是台南很特別的"虱目魚柳",我們都知道台南是虱目魚最大的養殖地,
大概也是這個原因,發展出許多虱目魚的周邊商品,如魚鱗片等等,
虱目魚柳便是虱目魚背鰭上的那一塊肉,也顯得魚肉扎實有咬勁。
這一鍋大如臉盆的蛤仔湯,並不是店家自己的餐點,
算異業結盟吧,點了之後會從別的地方端來,滋味也相當鮮甜。
在三股海鮮街享用完今日的餐桌後,我們轉往六孔碼頭,
這裡是屬於台江國家公園的一部分,鯨魚是海洋的象徵。
但今天的六孔管理站好像冷清的很,記得有一年這裡舉辦挖文蛤活動,
六孔管理站裡裡外外人山人海的,今日的冷清與優閒才是原有的風貌嗎。
至少七股的意象還栩栩如生的演出著,七股溼地盎然著,
黑面琵鷺每年還是不曾停歇的來七股過冬,綠色隧道還是滿滿遊客。
但省思的應該是這一幅名為"明日餐桌"的作品,作品來自北門社大,
大概是最關心海洋生態的一群吧,如果我們再不關心環境污染,
和海洋垃圾的問題,人工廢棄物就是我們的菜單,明日的餐桌。
六孔管理站前方這一片海洋多麼的漂亮啊,無憂無慮的,
也孕育大地萬物之母,你不好好對待她,他日,便再也無法孕育你我。
我們走向對面的六孔碼頭,遊客同樣是寥寥無幾,
據官網顯示這裡可是欣賞全台最大,1600公頃潟湖的絕佳地方。
那麼全台最大的潟湖是如何產生的,這個導覽圖說的一清二楚,
七股潟湖可以說是台江內海最後的遺跡,而台江內海原有15000公頃,
經過大自然的力量形成今日的規模,你能想像原赤嵌樓前可是藍藍大海。
而我記得那一年來六孔碼頭參加挖文蛤活動的時候,
還乘著膠筏到綢子寮沙洲,除了體驗台江內海的風情,
還可以在綢子寮下船,懷著漫步沙洲的樂趣,只是今日出現了兩個大叉。
老天爺為你關了一扇門,一定也會開一扇窗給你,這是不變的真理,
滄海桑田留下今日的潟湖,除了有防洪和防護海岸的功能之外,
最重要的是潟湖也是一個重要的天然養殖場,孕育無數的海鮮,滋養七股居民。
我記得那一年挖文蛤活動便是從這裡下到沙地的,
怎麼今日是茫茫大海,是潮汐所致嗎,還是心境早已改變。
遠方停泊著一艘船耶,船體寫著台江國家公園潟湖之旅,
沒錯,當年就是乘著這種船遨遊台江內海的,記得是每人200元吧。
我走近膠筏,問著孤單守著膠筏的船東,他說必須湊足一定人數,
船才會駛向台江內海,我終於明白剛剛那兩個大叉是什麼含意,
定期船是湊不足客人的,有緣遇到同好,湊足了人數方可出航。
我們當然沒有閒暇功夫在那裏等待,七股地區這一類的體驗活動,
印象所及少說有3種以上,我們還是欣賞蔚藍海岸和岸上藝術吧。
沒有活動舉辦的六孔碼頭,像是被遺忘的台南某一角落,
但也唯有此時才能閒情逸致的在觀察亭裡不被打擾的望向大海,
希望你也別在只有活動之時造訪六孔碼頭,此時,你會有不同體會的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