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有幸躬逢其盛官田的菱角節,在一系列菱角節的活動當中,
其中之一就是建議來同樣位在官田的"天一中藥生活化園區",
於是促成了這一次的行程,看看葫蘆裡到底是賣著什麼"中藥"。
以前電影有句台詞,山也BOT,海也BOT,什麼事都可以BOT,
而近年來觀光工廠的設立大概也可以用雨後春筍來形容,
食品類的、家具類的、生活用品類的,現在連"中藥"都有觀光工廠了。
無妨,勇於突破現狀都是值得喝采的,潮流是把無情的刀,
就算百年老店也得跟著時代走,不然就創個仿古的百年藥房。
我們先從仿古店舖外的這尊小金人看起吧,是個Q版的大頭娃娃,
跟傳統中醫裡的控八控控金人大相逕庭,只是他的穴位有點難懂。
仿古藥房要仿就真的來仿整套的,無料的服裝可以挑選,一氣呵成。
而各式該有的器皿工具,也都一應具全,真是用心的仿古店。
煎藥文化也是中醫裡很深的一門學問,舉凡藥材置放時間、
煎藥時間、煎藥器皿,都馬虎不得,沒有我們想像中的簡單。
看我們演的多用心,直接把她感人的行為列入第25孝吧。
這個是"三皇靈籤",昔日伏羲、女媧、神農可為誠心的你解答一切困惑,
抽一隻籤吧~左右各有天乾和地支兩個靈籤筒,
但拜科技之賜,亦有電腦輔助抽籤,現在人算已經不如天算和電腦算了。
這尊是古代的醫官吧,今天不用替皇上把脈,
今天特地替我們介紹中藥的製作流程,圖文並茂的。
中藥要走入生活化,就是先把家庭常用的養生方一一解析,
老是聽到二陳、四物、八珍、十全湯的,這個表格清楚明瞭。
中藥當然也有一部分是"不生活化"的,就是這些貴森森的珍稀藥材,
除了杜仲、茯苓等還稍有聽過,天麻、延胡索這類的,名字跟藥材一樣稀奇。
看了這幅圖的介紹,我真的深深的體會中藥奧妙之處,
原來藥材可以依據其四氣、五味不同屬性,組合成不同的方劑,
四物湯就是一個很經典的補血與活血調經方劑,
君、臣、佐、使四種藥材在四物湯裡各自扮演自己的角色。
中醫奧妙的學問還不只這些,這裡還有個"健康摩天輪",
也就是一個"12時辰養生鐘",中醫的觀念裡12時辰蘊含五行,
且與12經脈的活動緊密相連,也就是中醫裡養身的根本之道。
12時辰之後接著就有這幅"24節氣"的養身之道,
依照春天主生發、夏天主滋長、秋天主收斂、冬天主貯藏的特性,
選擇適當的食材養身,一起跟著天地的節奏養身最合宜。
中醫裡也有所謂的"四診"和"八法",以四診望聞問切判斷疾病的輕重緩急,
再依「治病求本」、「急則治標」等等常用的八法來治療。
接著往們轉往地下室參觀,展示在大家面前的就是這幅深奧的五行圖,
中醫只是五行中的小小一環,五行就像個大宇宙,以五行為中心,
可以將自然界與人體相關的現象歸納起來,常聽到的相依和相剋,
都是各物之間相互影響或依存的關係,真深不可測的一門學問。
地下室還有個主要的地方就是簡報室,螢幕上不停地重複著,
天衣中藥總經理如何想幫中醫生活化的意念與決心,
我倒還滿認同的,深奧的學問如果沒有"接地氣",就像天上的星星。
經過一系列中醫知識的補給,腦袋瓜似乎有點用的過度,
是該來補補肚子和補補腦的時候了,一樓的門口旁就有個餐廳。
在中藥的觀光工廠裡吃東西,顧名思義一定是走食補的路線,
餐點有所謂的龜鹿御膳,飲品則有人參茶,好滋補的觀光工廠。
我們盡量將所需的補品融合在最小的範圍內,因為才剛吃完午餐不久,
我們選擇了一顆"補給蛋",是由10味中藥加上72小時熬煮,濃縮再濃縮。
參觀了那麼多的中藥知識,仿古店鋪的衣服也給人家穿了,
是該展現道德到購物區消費消費了,中藥的商品還真是琳瑯滿目,
而且也不是每件都是貴森森,有的只要花個幾10元的就可以帶走了。
有的包裝倒結合了文創風,或說是懷舊風,充滿了趣味,
忍不住都想帶一包回家,中藥就是要生活化,不要是再高不可攀。
有空經過官田這個菱角的故鄉,除了看看採紅菱的景致,
吃吃可口的菱角,不妨也順道來"天一中醫生活化園區"感受一下,
經營者如何致力的推動將中醫生活化的理念,補身體之餘也補補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