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助之於阿喬師的關係,就好像碗粿之於水板粥的關係,
是一種飲水思源,也是一種傳承與創新,更是一種人與人的溫度。
某一次在電視上的節目,看到了阿喬師水粄粥故事的報導,
我對於他們創業的故事和水粄粥的發想,十足佩服,便列入了名單。
但沒想到還是晚了小劉醫師一步,除了公視的夯劇爆走女外科,
其他的電視報章名人推薦更是不計其數,我們真的來晚了。
店內的一隅,特別擺設著昔日農家的許多器具,頗為懷舊,
這是一種對於前人的懷念,也是一種對於前人提攜之情的感恩吧。
提供的餐點除了碗粿和水粄粥之外,還有懷舊味的豬油拌飯,
真的有種小時候回到阿嬤家的錯覺,彷彿一股暖流迎面而來。
此外,店家還有販售加熱即可食用的包裝式"虱目魚米糜",
即是我們小時候味蕾的記憶,替代奶粉的粥湯,滿滿的營養記憶。
水粄粥上桌囉,除了已經熬到有點像是漿糊的米糜之外,
上面還有蛋酥、蝦米、豬耳朵等食材,初次看見如此新奇的食物。
吃到底部還可以發現水粄,但這不是最令人驚豔的地方,
有發現嗎?每一個碗都是藝術品,這可是藝術家替台南小吃業,
精心打造的"來碗府城",融入了不少的台南的小吃文化與人情氛圍。
接著上桌的是虱目魚粥糜,是不是很像往年小朋友吃的米糜,
米粒已經敖煮到不見蹤跡,而留下了的是滿滿的虱目魚營養素。
當然也不容錯過店裡面的碗粿,有別於台南市區裡較深的顏色,
這裡走的是台南縣區強調的在來米香氣,傳承著名"麻豆助"的風味,
而麻豆助的創辦人就是老闆娘的外公,而這就是一份對於前人的思念。
說到懷舊味,怎能忘記農家時代的豬油拌飯,白飯淋上豬油,
上頭再放顆半熟蛋,將他充分的攪拌,填滿每一個思鄉的旅人。
這一瓶顏色與名稱同樣令人難忘的"阿婆水",沒住台南前,
毫無所悉,今日總算品嘗了這一份府城的獨特,味道真難以形容。
也點了幾份古早味的小菜,替今天的懷舊料理添增一份光彩,
有故事的料理吃起來更加風味,你也應該來嘗嘗這一份懷舊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