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你對於"一府二鹿三艋舺"不陌生,但不知你是否也知道"四",
四~指的是"月津",也就是曾經入選過台灣經典小鎮的台南鹽水。
今天便是懷著悠悠之情,來鹽水體驗昔日經典小鎮的風情,
第一站先來去吃"鹽水"意麵,鎖定了台南特有"阿"字輩中的阿桐意麵。
好幾次假日的用餐時間想來鹽水嘗嘗意麵,基本上都是座無虛席,
所以今天是在非用餐時段來訪,果然輕鬆愜意許多,舒適的點餐。
看到這碗油亮亮透著光澤感的意麵,在麵條淋上濃郁的肉燥,
光是視覺就是一大的享受,這碗就是不知讓多少人魂牽夢縈的美食。
意麵與肉燥你儂我儂的相結合一起時候,早已令人食指大動,
一口咬下,富有嚼勁的意麵裡有鹹香的肉燥,有說不出的感動。
而這一個玩意,在來鹽水初次品嘗意麵時,就引起我的注意,
這個叫做"肉燕酥",有點像炸過的餛飩,只是它的皮大了許多。
肉燕酥除了可以作成乾的當小菜之外,也可以作成肉燕酥湯,
肉燕酥浸濡在鹹香的湯頭裡,又是另一番的滋味展現,真美味。
小吃攤裡最為道地的湯品,我想"骨仔肉湯"一定也名列前茅,
所有湯品皆是30元上下的價位,很難不讓人想多點一碗來品嘗。
也點了一盤的滷味和燙青菜,滷味就像是意麵不可分的連體嬰,
有意麵一定有滷味,這一盤別具風味的滷味加深了意麵的精彩。
我也好幾次將整箱的意麵當成了伴手禮,今天亦不例外,
自用送禮兩相宜,別忘了帶一份最具鹽水特色的伴手禮回家。
最具鹽水特色的,還有那每逢元宵必烽火連天的鹽水蜂炮,
武廟停車的位置旁有本春秋大書,書本上有個"會轉頭的關公",
祂的眼睛會跟著你腳步移動,猶如"蒙娜麗莎的微笑"中的奧妙。
而今日武廟前的廣場倒是無限寧靜,那萬頭鑽動的鹽水蜂炮,
今日可沒提前上演,我們灑脫的走上廟前,是另一種的武廟風情。
但我想任何的滔天巨浪來襲,也不足以撼動廟前的關老爺,
昔日過五關斬六將都不足以懼了,區區蜂炮,只是天邊煙火。
所以沒有盛大慶典的武廟日常,風采只好由自己來扮演了,
難得可以一身的優雅,當慶典來時可得身負好幾公斤的重擔。
鹽水武廟的沿革,如同許多廟宇,充滿了不可思議的神蹟,
但時至今日還如此的香火鼎盛,就非同小可了,可是全台認證。
看到廟裡面一旁,已被香火燻到無法再黑的馬使爺和赤兔馬,
除了敬佩還是敬佩,用什麼文字都無法形容武廟的神威顯赫。
拜關公的廟在台灣大概是僅次於拜媽祖的吧,一生忠肝義膽,
我小時候便是在鹿港忠義廟旁長大,關公忠勇的故事深烙心中。
有一說關公也是武財神之一,案堂前有一座大元寶,
"摸元寶換財氣",關老爺子的民間業務會不會多了些啊。
廟旁有塊"蜂炮精神"的大石碑,闡述鹽水蜂炮的典故來由,
並將蜂炮進行的階段說得栩栩如生,彷彿今天就是元宵節。
大石碑的後方是一間"鹽水鎮文物陳列館",也稱為關公文化館,
由此可見,關老爺之於鹽水是多麼的重要,處處盡是關老爺的痕跡。
果不其然,館內有許多尊的關公雕像,有木製和陶瓷作品,
牆壁上則是好幾幅當年回山西溯源的照片,有種飲水思源的味道。
我們走到了武廟的後院,後院裡有個不算大的龍池,
池裡的錦鯉吸收不少廟宇的靈氣,女兒也奉獻了不少的魚飼料。
最後方是個夜光公園,有沒有覺得像是哪個電影的場景,
沒錯,這裡就是仿效阿凡達的生命之樹,晚上來見證奇蹟吧。
武廟後院的牆上掛著另一個導覽大石碑,古稱月津的鹽水,
既然在清領時期是台灣第四大城,當時的北城門便在這個位置。
而城門旁不只有三十六把刀,更有著月津的八景之一"里仁松濤",
源自於廟旁的里仁橋,風吹過樹梢猶如海水波濤聲響,因而得名。
古老的城市總流傳著古老的傳說,儘管滄海桑田舊景已非,
昔日八景的事蹟,被文人墨客深切地描繪了下來,可細細品嘗。
而現在廟方也在牆上製作了一處,以劉關張為主角的3D彩繪,
在歷史悠遠的廟旁加入了新元素,成了來鹽水武廟的打卡熱點。
台灣許多3D繪畫都十足的貼心,位置站哪姿勢怎擺,
都幫你設想周到了,輕而一舉你便能收下劉備的草鞋。
而這幅關雲長的3D繪畫有個神奇之處,是從左右側拍過來,
會也不同意象,這側手持青龍偃月刀,另一側則是手持春秋。
愛喝酒,甚至因喝酒而誤了大事的張飛,就以這個形象呈現,
今日巧遇大將軍,就由我女兒替你斟一杯酒吧,不醉不歸了。
離開武廟時,看見一旁有座武廟的蜂炮炮座,不怒而威,
雖然沒有任何聲響,卻令我心中奔騰不已,真期待明年的蜂炮。
下一站,我們來到曾經是鹽水第一條街道的"橋南老街",
很難想像現今幽靜的街道,曾經是商賈雲集的熱鬧街道。
洗盡鉛華後的橋南老街,僅剩少數還維持著商業的氣息,
過去是嘉義與台南間的重要樞紐,今日沉默的像是一位修行者。
百年來唯一持續不斷發出聲響的,就屬這一家"泉利號",
屋子裡不斷發出有節奏的打鐵聲,百年來不知磨出多少把利刃。
如果你來到泉利號,還能感受到這一代經營者的熱情,
滔滔不絕的解說泉利號的事蹟,百年來實在有太多的故事了。
事實上如果老闆不說,還是可以在牆上斑駁的報導中,
嗅出有關泉利號的豐功偉業,日本節目都曾來拍攝過相關主題。
一把把手工的刀具,是百年單脈相傳的技藝,不收徒弟,
絕技不外流,來橋南老街可千萬別錯過這間百年老鐵鋪。
我們繼續在這約莫400公尺的老街上漫步,舊屋與新建屋參半,
並沒有針對老房子有一系列的整修計畫,期待政府能多關注些。
所以盡量在僅存的老屋老玩意上,尋找當年懷舊的味道,
再過幾年,如不再投注心力,恐怕真的只能透過照片回憶了。
漸漸取代的可能就是鋼筋水泥的房屋,抑或新世代的創意,
像這處空地展示著街頭藝人的手工藝品,是種新舊交融的概念嗎?
老街上最為歷史悠遠的,除了泉利號,莫屬這一間老屋"窗庭"了,
除了屋頂翻新之外,這棟建築物的牆壁依稀可看見竹條編織,
外層再塗上一層石灰的東西(也有可能是牛屎),十足農村時代樣。
穿過老街旁主祀玄天上帝的"北帝殿",便可連接至月津港公園,
是個不錯的順遊地點,傍晚時分走在溪畔,微風徐徐,十足愜意。
而月津港公園因近年來的月津港燈節,跟著聲名大噪,
沒有節慶的時候到來,反而可以感受另一份的優雅與恬靜。
節慶完沒被帶走的更是經典之作,這件主題名為"鏡月-月境"。
橋上的三座新月,鏡射到月津港的水面上,河畔景致更顯風味。
走到了緊鄰大街的巷弄旁,這一面倒覽圖告訴了我們,
漫遊鹽水經典小鎮可不止這些而已,除了月津港親水公園,
還可以結合"歷史巷弄"與"藝術燈節",看來我得再安排一趟囉。
最後我在公園旁的小7牆上,看見了這面有各式人物的畫牆,
這是鹽水小鎮的風華吧,是曾經在小鎮裡流傳過的有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