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將車子開到海風鹹鹹,寂靜中略帶寂寥的四五堡漁港時,
大家無不對我搜尋美食的功力投以敬佩的眼光,也太強了吧。
但其實我只是深知網路無遠弗屆的功力,筆記本隨侍在側,
就算是隱身民間的"正宗"武功高手,有幸的也能略窺一二。
媽祖廟裡,通常有個許願池,錦鯉與烏龜自得其樂,
而這個媽煮妙裡,也有個生氣盎然的池子,個個活蹦亂跳。
我懷疑池子的底部與外頭的漁港之間,是不是有個連通管,
人說大海猶如討海人的冰箱,而冰箱就在媽煮妙小吃的門前。
有幸被顧客挑上的池中物,將參與今天的美食饗宴,
看你們還一副生龍活虎樣,想必是才離開大海不久吧。
店家雖然也有菜單,但精華應該是寫在這個行事曆上了,
有些是季節限定,或視當日漁獲的狀況不同,可遇不可求。
沒想到這個偏避漁港旁的海鮮小吃,也有電視台來拍攝,
原來只是我見識淺了,媽煮妙小吃的名氣恐怕已聲名遠播。
首先上桌的是蚵仔麵線,鮮蚵的數量遮住了大半的麵線,
口味雖然偏重,但鮮蚵的鮮甜滋味適度的調和,真美味呀。
怕小朋友吃不慣蚵仔的味道,還點了一份蝦仁炒飯,
滿足小朋友,也滿足大人的飽足感,十足稱職的角色。
蛤仔湯裡雖然蛤仔不是特別的碩大,但蛤仔的數量頗多,
湯頭裡滿滿大海的滋味,每一顆蛤仔大概也樂在其中悠游。
綜合蔬菜也來一盤,有高麗菜、花椰菜和小玉米,
一盤時蔬將三種蔬菜一網打盡,不失為一種聰明選擇。
應該也要來一盤蔥蛋,外表微焦,飄逸著淡淡的蛋香,
是一盤老少咸宜的選擇,所以從山產店到海產店都常見。
真正的海鮮餐點陸續要出場了,這一盤是白灼蝦,
新鮮的海味只需川燙即可,鮮甜的滋味令人無法抵擋。
這一道原本我們點的是避風塘軟殼蝦,聽從老闆的建議後,
我們改成點清蒸野生紅蟳,可以呈現最單純的紅蟳滋味。
我想老闆的建議是對的,看到小朋友認真地挖掘模樣,
彷彿蟹腿裡有什麼魔力似的,擄獲了小朋友的心,意猶未盡。
看來擄獲的不僅是小朋友的心,看見桌面杯盤狼藉樣,
擄獲的恐怕是在場的每個人,看來媽煮妙真的煮的妙不可言。
離開了嬤煮妙這座美食宮廟後,步行可及的距離處,
還有台南市府規劃的宮廟史蹟之旅,斑駁的眺望台陪伴著。
而在府城天險這2600公尺特色段中,鄭成功的雕像聳立著,
目光炯炯的遙望台灣海峽,府城天險的故事可跟他息息相關。
1661年鄭成功率領400餘艦隊在鹿耳門外沙線,幾經波折後,
從鹿耳門進入了台江內海,也改寫了荷蘭人殖民台灣的歷史。
當年的鄭成功軍隊得以順利入港也許是神助,也許是歷始的必然,
今日我們後人再次來到府城天險,想像當年驚心動魄的戰雲密布。
但今日的鹿耳門溪倒是一派輕鬆風平浪靜,別說當年的肅殺了,
現在的河道寬度,就算神蹟再現,戰船恐怕也難以通過這個區域了。
而河道旁有個立牌,詳述著清朝台灣八景之一的"鹿耳春潮",
真的就更加難以想像了,那春夏季節更迭之際,海天波濤的勝景。
鹿耳春潮的盛況留給想像力豐富的你,悠閒愜意的午後,
是這位釣客想要擁抱的,歷史歸於歷史,此刻是他獨有的。
接著我們準備前往鎮門宮,但圍繞金爐的神獸倒吸引了我,
不知是否是中國神獸之一的"獬豸",獨角的外觀實為特別。
鎮門宮以鮮豔的外觀矗立在鹿耳門溪畔,有點跳脫周遭的視覺,
附近其實有點寂寥,旅客鮮少,往來的人大概只剩周遭辛勤的漁民。
辛勤的漁民利用廟旁偌大的空地修補魚網,一副漁村的景致,
準備迎接下一次的大豐收,我想這是附近漁民的生活日常吧。
鎮門宮的外觀,其實跟我們坊間常見的廟宇大相逕庭,
是採用所謂的明式風格建造,這類廟宇的風格我極為少見。
廟裡面一樓主祀延平郡王鄭成功,二樓則主祀鄭成功的母親,
但引起我好奇的是神像前的這幾雙鞋子,廟裡面怎會供俸鞋子。
而這些鞋子之所以會出現,跟廟宇前的這兩位赤腳門神有關,
你有注意到這兩位赤腳門神是洋人嗎,翻開門神典故應該沒洋人吧。
這可得從當地的返鄉學子林忠信說起,他想像荷蘭人戰敗後,
應該留在鄭成功旁邊守護,但由於落敗而逃鞋子來不及穿成了赤腳,
幾年後有個門神託夢的趣聞,廟方擲筊選了幾雙鞋子,陳列在廟中。
所以現在你來這裡並不會無聊,可看到獨樹一幟的赤腳洋門神,
遙想府城天險的驚心動魄,還有"正宗"的媽煮妙小吃,收穫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