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只是驚鴻一瞥的斷垣殘壁,也許只是電視裡的銀行廣告,
成功大學裡有幾個值得一覽風采的標的,今天我們不做選擇全都要。
.
曾經經過勝利路的過客,不知有多少人對於這道城牆,
還懷有多少的歷史情懷呢,還是只有唐突、殘跡、漠視。
但說起來這座小西門城門也是命運多舛,後因道路拓寬,
輾轉來到了成功大學,成為校學裡的堅強堡壘,還有大砲呢。
你可能有跟我一樣的疑問,小東路旁不是小東門嗎?城牆呢?
現在只剩解說牌後的殘蹟,所以形成了兩座城牆比鄰的情形。
如今城門不見當年的風華,只見莘莘學子把它當個便門,
你們可知它曾是堅強的堡壘,台灣府城14座城門之一呀。
接著漫步來到了同樣位在光復校區,綠草如茵的"榕園",
後方的這棵大榕樹實在太有名了,幾乎成了成大的印記。
看它枝繁葉茂巍然屹立,一副生氣盎然的模樣,
讓我們對於生命有無限的想像,小樹細心灌溉終成大樹。
在榕園隔條道路的一側,就是每個大學必然的校園湖泊,
不知是偶然還是巧合,每個校園的湖泊都有它的校園傳說。
傳說是如何我無意了解,也許生活在此的動物也興趣缺缺,
和煦的陽光灑下,成功湖儼然是個得天獨厚的生態池。
閒暇時光帶著親愛的人登橋餵魚,還真愜意悠閒,
想覓得浮生半日閒不用跑遠,成大校園裡便有如此佳景。
但今天的重頭戲,是我這位成大畢業了十來年的校友,
居然也很陌生的"成大博物館",也許一般人更是滿臉問號。
雖然當時上課的校區不是在成功校區,但這棟建築物的外觀,
還曾經是我研究所書審資料的封面,我真是有眼不識泰山呀。
在人稱"整個城市都是博物館"的台南裡,也走訪過其中的大小博物館,
今日得知成大校園裡就有一處博物館,我決定好好的來探尋一番。
首先漫步在這棟已是市定古蹟的建築物四周,欣賞它的丰采,
我發現許多的出入口都有古意盎然的石獅或是石鼓,別有風味。
尤其在石橋旁,坐落著約莫10來隻造型不一的石獅子,
堪稱成大獅子林,也許當年它們都是風華絕代的精神意象。
漫步完四周一圈,我來到了成大博物館裡幽靜的長廊,
博物館裡採一間間主題式的展出,流漏著悠遠的歷史感。
這個系列是"起城",認識台南的好方式就是從台灣府城開始,
城門不只36把刀,還有好多的故事,乃至於衍生的美食文化。
而成大基於地緣關係,有關府城與台南市的關鍵字文章,
已多不勝數,可見成大之於台南府城的關係,有多麼緊密。
成大亦深富文化復甦的任務,當年因道路拓寬而拆除的木架棟,
被成大建築系師生搶救運回學校,作為學生學習傳統建築之用。
而這亦是一系列參與文化復甦的任務,也許是頹圮廟宇,
也許曾經是身負國家任務的台南地方法院,都有成大的身影。
這個系列是講述著成大大一新生的通識核心課程"踏溯台南",
有種飲水思源的概念,生活在台南這塊土地的人怎能忘卻歷史。
400年來歷經荷蘭、鄭氏、清領、日治、國民政府、乃至於當代,
在這塊土地發生過許許多多的故事,而彼此最重要的就是"對話"。
而這個系列的主題是"大船入港",現台南雖無高雄的規模,
而在那個大航海時代,安平港也曾叱吒風雲,千帆過盡。
台灣島因四面環海之故,所以必須與海洋和平共處,
這裡說明著台灣過去與現代,各港口的重要性與發展故事。
而這裡展示著,成大水利與海洋工程學系的發展歷程,
幾乎在台灣各產官學重要位置上,看見該系畢業的校友。
海豐號,是台灣在1996年自行設計16.5萬噸海盛號的同型輪,
船上堆積成塔的貨櫃,堪稱移動的城堡,真是大船入港了。
除了文字的講述,這裡還有一個約莫3公尺的"小型波浪水槽",
不管你是製造一個規則波或是不規則波,都有它的大學問在。
一樓的另一側工人忙進忙出,似有展覽緊鑼密鼓中,
我則踏上充滿典雅氣息的樓梯,準備往二樓邁進。
來到二樓迎接我們的,是成功大學各個階段的關防,
其中包含校名的演變,活脫脫的像是一部貫穿古今的歷史劇。
所以二樓主要就是展示著成大的歷史沿革,取名成功的原點,
說的也真沒錯,如今成大開枝散葉,莫忘前人的篳路藍縷呀。
前人便是在這充滿歷史感的辦公桌上,帶領學校開疆闢土,
甚至有幾位是日治時代的日本人,一棒接一棒的往前邁進。
而成大的前身是台南高等工業學校,創建於1931年,
當年創辦者獨具慧眼,今日成大堪稱是南台灣工業人才的搖籃。
這棟博物館就是原本的行政中心,而這空間就是校長室,
展覽擺設明窗淨几,彷彿穿越時空來到90年前的校長室。
展覽的東西還頗為復古,遙想那汽車剛開始進入量產的年代,
這部教學用的汽車機構模型,形狀典雅,儼然骨董級的作品。
校訓"窮理致知",有科學建國的意味,是老蔣總統賜與的,
而成大校鐘則是跟台大傅鐘有點親戚關係,充滿著時代感。
這90年的教學歷程堪稱豐富多元,從早期與普渡大學的合作,
戰後的男女混校,今日再回頭看,都是不可抹滅的難忘回憶。
原來成大創建一路以來的歷程,充滿著時代青年的背景,
我這匆匆一瞥的兩年校學生活,所知還真微不足道,真開眼界了。
而成大似乎還不想讓我走,博物館內的志工阿姨告訴我,
二樓的左側還有化石館,不隸屬於博物館,但可以參觀。
我獨自來到了化石館,空無一人,我自行打開了燈光,
挖賽~都是寶物啊,這些寶物怎會被塵封在這裡呢,可惜呀。
這些鑽探的器材,不是在太空探險片才能一睹芳澤嗎,
今日活生生的就出現在這,地球科學系看來亦成就非凡。
畢業了10來年再回頭仰望成大,有一種重新認識的感覺,
尤其校園裡的博物館,從成功的原點看成大,視野更開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