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常云~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我則曾這般形容台南的美,

台南最美麗的風景就是新舊潮流激起的浪花,你能想像"南科"與"考古",

可以如何地結合一起,又如何地激起浪花,今天我們便一探究竟去。

IMG_9639.JPG

我們首先從考古館的外部巡禮起,建築物外觀以沉穩的灰白色調為主,

似與大地融而為一,細部來看,玄武岩石、花崗石和玻璃帷幕交錯其中

這可是名建築師姚仁喜與其團隊的設計,猶如一件傑出的編織作品 

IMG_5530.JPG

但看似方方正正的建築體,在主建物中卻穿出了一只玻璃方管,

(90m*7.8m*7.8m),既傳統又突兀,就像玻璃方管前的兩尊雕像,

一尊是遠古獵人,一尊是科技未來人,在南科考古館碰出了火花。

IMG_5557.JPG

外部另有幾件台灣早期建築的意象,"棚屋"又稱"蔗廍",

是榨糖石車的掩體,今日已不復見,看起來倒像是巨人的大草帽。

IMG_5542.JPG

"石車"又稱"石轆",是台灣早期的甘蔗壓榨機,

台灣目前也只剩善化糖場在運作,更遑論靠牛力運作的壓榨機了,

但去年去沖繩旅遊時在"琉球王國",還真的目睹牛牽引著壓榨機在運作。

IMG_5532.JPG

喔~這又是何方神聖,是遠古人還是未來人,答案都是,

"蔦松家"是蔦松時期出土的人面陶偶,藝術家藉由科技重製出的作品,

雖是千年前的陶偶,穿上超現實的外衣,猶如穿越時空來到今世。

IMG_5567.JPG

蔦松家的對面是以紙工藝聞名全台的"紙箱王",也來這裡插旗了。

IMG_5573.JPG

女兒現在正喜歡剪剪色紙,幫芭比娃娃換上新衣賞,

也許可以來這裡找找靈感,摩登原始人也許可以告訴她一些小技巧。

IMG_5720.JPG

外部巡禮一番後,準備可以進場囉,仔細看了一下名稱,

在南科考古館的前方還有一個稱呼,上了官網了解後,

這裡是隸屬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我們熟知的卑南遺址公園亦是其一。

IMG_5735.JPG

進到場館前,得先穿過一道長廊,像是道時空隧道,

彷彿叫人先脫去世俗的外衣,好好的享受這一場豐富的饗宴。

IMG_5566.JPG

場館大廳的上方飄著幾朵裝置藝術,是雲是人,一切都已是過往雲煙,

過往雲煙便是它的主題,從古老大地到科技重鎮,南科扮演重要位置。

IMG_5714.JPG

大廳裡有一幅南科考古館的鳥瞰圖,我將它拍下,

你可以清楚地了解建築本體的變化,與建物周遭環境的關聯。

IMG_5588.JPG

先去位在大廳旁側的紙箱王逛逛吧,多年前去過大坑紙箱王,

便對她留下深刻的印象,用"紙的魔術師"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IMG_5583.JPG

現在的紙工藝似乎更加地走進生活,以前光看比薩斜塔就已經嘖嘖稱奇,

現在燦爛如星光的燈具比比皆是,紙工藝不再是那麼的遙不可及。

IMG_5584.JPG

甚至也開發出了許多的玩具或道具,我女兒拿起這組武器,

立刻散發出炯炯有神的眼神,彷彿已融入電影的角色一般。

IMG_5718.JPG

紙箱王內的餐廳人潮洶湧的,除了特殊的紙製桌椅和餐具之外,

應該也是考古館內唯一的餐廳,錯過它就再沒有補足體力的地方了。

IMG_5581.JPG

餐點的特色供大家參酌一番,也許在景點區價位還算合理,

但我們是在外面補充完能量再來的,所以進來只能"聞香"了。

IMG_5582.JPG

換好了門票,開始了我們今天的考古之旅,過了驗票口,

這裡便是剛剛在外部看到的那一只玻璃方管的尾端,那兩尊使者,

正站我們的面前,而前方正是蔚然天空下的台南科學園區。

IMG_5597.JPG

我們搭乘手扶梯一路向上,還記得嗎,這一只玻璃方管可長達90公尺,

分段向上時,會發現外部牆面搭配手扶梯上的圖說,有個別出心裁的設計,

那就是可以讓你邊搭乘邊學習新知,像看電影般一幕一幕的畫面從眼前而過。

IMG_5605.JPG

玻璃方管的盡頭又是什麼,聚集了不少的人觀看的又是什麼,

說到這就真的不得不佩服建築師的巧思,此平台可平視高鐵火車經過,

可說是現代科技的尖端,所以這個方管亦可稱為時空廊道,串聯古今。

IMG_5612.JPG

平台處旁有個入口,這裡便是開始進到常設展的第一廳,

入口處是個大型的投影動畫,史前文化不再是書本上的文字,

而是活靈活現的呈現在你的眼前,先給你一個視覺上的印象吧。

IMG_5618.JPG

而說到南科地區的考古歷史,共有6大考古文化11個子期相,

而在考古館裡依序地展示有200多件的作品,展出極為豐富。

IMG_5620.JPG

而這橫跨6大考古文化時期的,最早可追溯至5000年前的史前時代,

最晚則是約300年前的漢人文化,考古館的文宣品中有段話,

這裡是目前台灣遺址密度分部最高,文化層序最完整且挖掘面積最廣,

好幾個台灣之最,今天我們可要好好地感受這一趟考古饗宴。

IMG_5623.JPG

6大文化11子期相的第1個子期相是"菓葉期",是南科最早的考古文化,

遺址中曾發現來自澎湖的橄欖石玄武岩石器,反映著當時的海洋性格,

澎湖有個旅遊時景點叫"大菓葉玄武岩",也許與此時期密不可分。

IMG_5622.JPG

第2個時期是"牛稠子期",我真佩服考古學家的專業,

如何在茫茫大海中收集歸納出歷史的痕跡,再分門別類的展示。

IMG_5625.JPG

各個時期依序的排列展示,說實在的,如果沒有背板的說明,

我還真的找不出來各種陶器有何不同,是紋路,是質地,真一籌莫展。

IMG_5635.JPG

距離我們最近的漢人文化看起來就親切多了,有些台灣的民俗村,

甚至到沖繩的民俗村都也類似的建築特色,屋簷上總有尊驅避兇的神祇。

IMG_5627.JPG

6大文化橫著看不稀奇,如果把它一層一層堆疊著看,

那就很有特色囉,歷史的記憶亦是一層一層的覆蓋上去。

IMG_5633.JPG

其實這樣的展示跟考古館部分的設計是相互輝印的,

我們得搭乘電扶梯到最上端,再一層一層的往下探索,

而那一只玻璃方管便是那時間廊道,帶領我們穿越古今。

IMG_5636.JPG

台南現今的幾個展覽館,有時候我會覺得更像是美術館,

除了造型獨特的建築物,館內更是處處充滿藝術的元素,

這一只方窗恰是一只相框,寫一首詩便與窗外風景構築成一幅畫。

IMG_5639.JPG

欣賞完渾然天成的一幅畫,我們走進了常設展第二廳,

希望透過挖掘出來的文物去推敲過往先民的生活足跡。

IMG_5643.JPG

展示的主題分為漁、農、獵、畜、家、器、飾7種主題,

各個主題做得維妙維肖的,是1比1的擬人展出,相當逼真。

IMG_5647.JPG

這裡展出的功力似乎需要更上一層樓,除了收集歸納,

更要從各種蛛絲馬跡中去推敲出先人的物質、社會和精神文化。

IMG_5649.JPG

這應該不是一件簡單事,大概需要帶點想像和綜合判斷,

才有辦法塑造這般栩栩如生的場景,考古學家亦是歷史場景師。

IMG_5650.JPG

有發現跟隨在獵人前方的是什麼動物嗎,那是人類的好朋友~家犬,

沒想到在距今約5000年前的菓葉期,就已經有遺跡可循了。

IMG_5651.JPG

當時先人的生活樣態不知如何,思索的又是什麼,

原始簡單與科技進步像是繩索的兩端,過與不及,都好像失去些什麼。

IMG_5653.JPG

考古除了教育的意義之外,我想就是有知往鑒今的功能吧,

省思著過去,邁向未來,我們邊思考也邊邁向了常設展第三廳。

IMG_5661.JPG

第三廳展示的是將實際在考古現場帶回的界牆、現象標本...等,

最多大概是人骨的考察與收集,年少年長,男性女性,皆可按圖索驥。

IMG_5662.JPG

人類古老面貌的重建,更是一門了不得的工藝呈現,

結合著考古學、法醫人類學與解剖學等,所謂"見物又見人"。

IMG_5664.JPG

而考古的方法、技術與研究成果也在此廳展現,

常見的田野方法以方格系統一格一格的標定方位,找尋遺跡。

IMG_5667.JPG

展示出的"南關里東遺址地層剖面",我實在好奇如何的搬遷,

也是一門高超的學問吧,讓我們可清晰的觀看地層的層積變化。

IMG_5659.JPG

剛剛上圖的貝塚灰坑如果不足以吸引你,那下圖的甕棺和遺塚,

應該可以令你大吃一驚了,也太寫實了吧,就像親臨考古現場。

IMG_5672.JPG

從常設展第一廳到第三廳走完一遭,淋漓盡致地感受考古的奧妙,

此時,我們走到了戶外,是一個天井,一個充滿情調的天井。

IMG_5673.JPG

再走回館內時,場景一下子歡樂了起來,是兒童廳,

館方藉由南島語系的神話故事,來引領大小朋友認識考古。

IMG_5694.JPG

只可惜兒童館是需要預約來控制人流的,時間已晚只好放棄,

但由一旁的簡介得知,兒童館應該是個不錯的史前文化體驗場所。

IMG_5695.JPG

兒童館之後的是"博物館的密室",名字取的有點神祕模樣,

看它擺著幾組儀器和幾組設備,有點像是怪博士的實驗室。

IMG_5707.JPG

果不然是個實驗室,只是對象特別一些,是動物的骨骸,

穿著實驗衣的兩位工作人員我確定是真人,但那具人骨....。

IMG_5709.JPG

離開驚悚中帶點詭異的實驗室後,算是將考古館一網打盡了,

回程時經過這斜率19度的時空廊道黑盒子,再次回想今日的體會

IMG_5737.JPG

喔,黑盒子下方好像還有活動,是館方主辦的"火的誕生",

由於"火"的誕生,也正式進入了新石器時代,很呼應考古館的主題。

IMG_5746.JPG

看這一群人花錢來體驗原始的生活,大家投入的很,

就像現今人們反璞歸真中找尋心靈的平靜,也許心同此理吧

IMG_5751.JPG

arrow
arrow

    史達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